第十二章 三焦經的養生(2 / 2)

譯文:

手少陽三焦經:起於無名指末端(關衝),上行小指與無名指之間(液門),沿著手背(中渚、陽池),出於前臂伸側兩骨(尺骨、橈骨)之間(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向上通過肘尖(天井),沿上臂外側(清冷淵、消濼),向上通過肩部(臑會、肩髎),交出足少陽經的後麵(天髎、會秉風、肩井、大椎),進入缺盆(鎖骨上窩),分布於膻中(縱隔中),散絡於心包,通過膈肌,廣泛遍屬於上、中、下三焦。

它的支脈:從膻中上行,出鎖骨上窩,上向後項,連係耳後(天牖、翳風、顱息),直上出耳上方(角孫、會頷厭、懸厘、上關),彎下向麵頰,至眼下(顴髎)。

它的支脈:從耳後進入耳中,出走耳前(和髎、耳門、會聽會),經過上關前,交麵頰,到外眼角(絲竹空、會瞳子髎)接足少陽膽經。

按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的解釋三焦是調動運化人體元氣的器官。這時它更像是一個財務總管。負責合理的分配使用全身的氣血和能量。“三焦者,總領五髒、六腑、榮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於周身灌體,和內調外、榮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於此者……三焦之氣和則內外和,逆則內外逆”上邊這段文言是漢代華佗所寫《中藏經》中的一段話,此書文字古奧,但對三焦的這段闡述倒是通俗易懂。先不說此語是不是真的出自華佗之口,但三焦在五髒六腑當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三焦“主樞紐”,樞紐就是連接點,如果樞紐出問題了,整個係統就會出問題。所以中醫一再強調,要保持三焦的通暢。

三焦經的常見症狀

三焦的主要症狀有:

手少陽三焦經病,手少陽三焦經所發生的病候。《靈樞·經脈》載:“三焦手少陽之脈……是動則病:耳聾,渾渾焞焞,溢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脫眥痛,頰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又《靈樞·邪氣藏府病形》:“三焦病者,腹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為水,留則為脹;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於脈,取委陽。”本經主要病候為:耳聾,耳鳴,咽部腫,喉痹,目外眥痛,頰痛,耳後及經脈所過部痛,小腹硬滿,氣脹,小便不利,遺尿。

三焦經起於無名指端關衝穴,上出於四、五兩指之間,沿手背至腕部陽池,沿上肢深側正中線,經過肩部,側頸部,側頭部,耳部,止於眼部。三焦共有關衝、陽池、翳風、絲竹空等二十三個穴位。在晚上9~11點之間,點壓位於胳膊背麵正中的三焦經,點壓10分鍾左右,這樣就能夠起到疏通百脈、協調身體內外的功效。三交經上的絲竹空在眉梢的凹陷處,長按可起到減少魚尾紋、祛斑的功效。而翳風穴位於耳垂後麵下頜骨的凹陷處,向前按時有種傳導到舌根的酸脹感,經常點壓即可預防感冒、中風等“風疾”。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