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末代皇帝溥儀(1 / 3)

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不能再用帝王的眼光來看他,因為他雖然幼小的時候確實當上了帝王,但那個時候他跟本沒有理政的能力,朝政全部把持在隆裕太後的手裏,他隻是個擺設。到了他能夠親政的時候,清朝已經結束了,他之所以能夠繼續呆在紫禁城裏享受他那奢侈的帝王生活,完全是袁世凱一人玩的一套把戲。不管怎樣,清朝是在溥儀的手裏結束的,他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完結大清王朝的人。

溥儀即位的前前後後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帝駕崩,慈禧諭旨: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承繼大統。這樣,這個3歲的幼童就坐上了龍椅。

溥儀是老醇親王奕的孫子,光緒帝的侄子,慈禧之所以選擇他為嗣,原因是多方麵的。首先,慈禧原本沒有想到自己會在光緒帝之後殯天,她還是想立一位兒皇帝,她好繼續垂簾聽政。這個原因在她立光緒的時候就已經表露過了,沒有什麼意外的感覺。其次,選擇皇嗣要在宗室近親的子孫中選擇,溥儀剛好是光緒下一輩的子孫,而且他剛好年紀小,便於慈禧聽政。再一個,這個溥儀是她的妹妹的孫子,也是她的養女即榮祿的女兒的兒子,這是親上加親的事情,這麼好的事情當然不能跑到別人的頭上了。

在光緒、慈禧去世後,經過半個月的籌備,王公大臣們擬定新帝於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九日舉行登基大典,並改年號為宣統。登基這天,天氣出奇得冷。清朝最後一代皇帝的登基大典在太和殿隆重舉行。不滿3歲的小皇帝坐在那個大大的龍椅上,不停地哭鬧著,他的父親攝政王載灃在他的身邊單腿跪著扶著這位小皇帝接受百官的朝拜。這麼莊重的儀式就在這種哭鬧聲中結束了。

清代的國家銀行

清代末年,為改善財政艱難的窘境,朝廷於光緒三十一年八月,在北京西交民巷設立了清政府第一個國家銀行——戶部銀行。戶部銀行設立後,擬出了試辦章程三十二條,到光緒三十二年,戶部更名為度支部,後經度支部奏準,於光緒三十四年又將戶部銀行改為大清銀行,並陸續在全國各地開設了一些分行。

清帝是怎樣退位的

1911年10月,清廷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但袁世凱對這個職位非常不滿,便以自己有疾不去上任,清廷無奈隻好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節製各路兵馬,並下了“罪己詔”,袁世凱這才姍姍前往湖北。11月1日,袁世凱攻下了漢口,隆裕馬上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13日,袁世凱回到北京,馬上公布了自己的內閣名單,把隆裕和小皇帝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袁世凱知道要平息全國上下的革命熱潮光用武力是不行的,於是,他一邊逼迫清廷退位,一邊要挾革命黨,想從中謀取私利。隆裕太後在袁世凱的威逼恐嚇下,一時六神無主,便派唐紹儀與革命黨人談判。唐紹儀一出了宮廷的門便放出風聲說如果推舉袁世凱為大總統的話,那麼逼清廷退位就不是問題。同時他又向清廷報告,說南方軍勢力強大,他們都說必須實行共和,希望清廷早下定奪。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但這個臨時政府卻遇到了很棘手的麻煩,來自各方的勢力都支持袁世凱,孫中山無奈之下,便告訴袁世凱說,隻要實行共和,清帝退位,那麼自己就辭職,推舉袁世凱為大總統。

袁世凱見自己的總統位子已經勝券在握,便向隆裕奏報說,現在外麵的戰局很困難,在此種情況下,清帝應該退位,以順民心。

1月16日,隆裕召集王公大臣召開禦前會議,有人支持清帝退位,有人堅決反對。一時間此事又沒了下文。1月26日,皇室的重要成員良弼被炸身亡。良弼一死,袁世凱也趁機再一次請求共和,於是,隆裕在2月1日再一次召開禦前會議,決定退位。

袁世凱終於成功地從清王朝手中搶奪了政權,他為了表示自己對清王朝的忠心,主張對清室優待,1912年2月6日,清廷與袁世凱簽訂了《優待條例》,這樣,清室暫時得以留在紫禁城裏維持自己奢華的生活。1912年12月24日,隆裕太後代表宣統皇帝正式頒布退位詔書。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徹底結束了。

清代僅有的一套鈔票什麼樣

在光緒年間成立大清銀行後,就開始著手準備紙鈔的印製。宣統二年八月,經過美國著名雕刻技師海趣等人的努力,由大清銀行印製局製作的鋼版雕刻大清銀行兌換劵完成,這套鋼凹版鈔票印樣共計4種,即:一元劵、五元劵、十元劵和百元劵,所有票劵正麵左側均為攝政王載灃的半身胸像,中央以龍海紋為主景。票券正麵下側輔景分別是:一元為大海帆船;五元是八陵騎士;十元是雄偉長城;百元是農夫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