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目光放在你向往的地方
羅伯特·林格曾說過:“視野跨欄就是你的第一步,在你追求更愉快的生活時,必須跨越這一道障礙。”而要跨越你的視野障礙,就必須時刻把你的目光放在你向往的地方。
在賽車訓練學校的課堂上,教練對羅賓說道:“在賽車時你最需要當心的一件事,就是當車輪打滑時要怎麼辦。碰到這種情形其實處理方法很簡單,那就是把目光放在你想去的主向,可千萬不要像大多數人那樣一心隻想車子別撞上欄杆。”你一定聽過這樣的事,某人一路上順順當當地快速開著自己的跑車,可是不知怎麼回事,車子突然失去了控製。在高速馬路上,差不多要好幾英裏才會有一個電話亭,可是這些失控的車子往往就偏偏撞上去。究其原因,乃是當車子失控時,駕駛人都力圖避開碰上什麼,結果越是盯著不想撞上去就越是會撞去。原因就在於,我們的行動方向乃是朝著我們想象中事物的位置前進。
當教練說完上述道理後,就對羅賓說:“現在我們要進行車輪打滑的反應訓練,我這裏有一台電腦,當按其中一個按鈕時,有一邊車輪就會騰空,造成車子失控而亂滑。這時候你可別盯著路旁欄杆,而要盯著希望車子駛去的方向。”
羅賓滿懷自信地答道:“沒問題。我聽清楚了您所說的。”
頭一次駕著車出場,羅賓一路尖叫個不停。隨之,教練就按了那個按鈕,車子便突然打滑並失控,而羅賓的眼睛卻不由自主地盯著道旁的欄杆,眼看著車子就要撞上去。羅賓心理害怕得要命,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老師迅即把他的頭扳向左側,逼著他向應當要去的方向看。雖然車子還是不時地打滑,而羅賓也一直擔心會撞上欄杆,可就是硬被老師逼著隻看車子應當去的方向。最後,羅賓終於把意識擺對方向,而方向盤也能順勢轉向。當訓練結束時,羅賓停好了車子,重重地吐了口氣。
林格曾指出:當生活中發生了什麼問題時,要把精力放在尋求解決讓你害怕的問題上。
而凡事至少有3種解決方法。
對事情隻有一種方法的人,必陷困境,因為別無選擇。
對事情有兩種方法的人容易陷入困境,因為他製造了左右兩難,進退維穀的局麵給自己。
有第三種方法的人,通常會找第四、第五種,甚至更多的方法。
有選擇就是有能力。所以,有選擇總比沒有選擇好。至今不成功,隻是說至今用過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而已。沒有方法,也隻是說已知的方法都行不通而已。
其實世界上尚有許多我們過去沒有想過,或者尚未認識的方法。隻有相信尚有未想的有效方法,才會有機會找到它並使事情改變。
不論什麼事情,我們總有其他可供選擇的方案,而且不止一個。為何不使自己成為第一個找到方法的人呢?
你的成功受你視野的限製
有時,你所能達到的成功會受到你的視野的限製。
戴高樂說:“眼睛所到之處,是成功到達的地方,惟有偉大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決心要做出偉大的事。”教田徑的教練會告訴你:“跳遠的時候,眼睛要看著遠處,你才會跳得夠遠。”
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就必須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就必須有廣闊的視野,不追求一朝一夕的成功,耐得住寂寞和清貧,按照既定的目標,始終堅持下去,到最後,就一定會獲得成功。
在我國古代的野史上,有這樣一段記載:任國的公子決心要釣一條大魚。一天,他做了一個特大的鉤,用很粗的黑絲繩做釣錢,用50頭牛做釣餌。一切準備完後,他蹲在會稽山上,開始了等待。整整一年過去了,他卻一條魚也沒有釣到。但任國公子並不泄氣,每天照舊耐心地等待。
終於有一天,一條大魚吞了他的魚餌,大魚很快牽著魚線沉入水底。過了不大一會兒,又擺鰭躥出水麵。幾天幾夜後,大魚停止了掙紮,任國公子把大魚切成許多塊,讓南嶺以北的許多人都嚐到了大魚肉。
與任國公子相比,那些成天在小溝小河旁邊,眼睛隻看見小魚小蝦的人,是無論如何也釣不到大魚的。
有一句話這樣說:“取乎上,得其中;取乎中,得其下。”就是說,假如目標定得很高,取乎上,往往會得其中;而當你把目標定得很一般,很容易完成,取乎中,就隻能得其下了。由此,我們不妨把眼光放得高一些,因為遠景所產生的力量更容易讓人在每天清晨醒來,並不再迷戀自己的床榻,抱著十足的信心和動力去麵對新的挑戰。
蘋果電腦的主要創始人喬布斯,他的成功和他目光高遠是息息相關的。
他出生於1955年,家境一般;他從小聰明,智慧過人;他讀書很勤奮,善於思考,曾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大學,但由於經費拮據,幾乎是半工半讀,靠自己在業餘時間做工來賺取生活費用。但即使如此,他在1974年還是因經濟所迫不得不中斷了大學學業,未畢業就離開了大學之門。
喬布斯中斷學業時,年僅19歲。他在雅達利電視遊戲機械製造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然而他的誌向並不在此。當時,微電腦剛問世不久,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庫珀蒂諾鎮,一些業餘愛好者正在組織“自製電腦俱樂部”。喬布斯雖然沒有讀完大學,但他已經掌握了不少知識,加上他在業餘時間刻苦鑽研,對電腦技術頗感興趣。此時,他經過認真思考,認為要幹出一番事業,電腦行業是最好的選擇。在當今世界科技發達之時,個人用電腦更是發展的方向。於是,他下決心要獨闖天下,在研究和開發個人電腦方麵大幹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