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自己的朋友瓦茲尼雅克。瓦茲尼雅克也和喬布斯一樣,因經濟所迫放棄了音樂學業,到一家儀器公司當了設計員。他們平時很要好,誌趣相投,喬布斯說了自己的想法後,他倆一拍即合。於是,兩個人立即著手籌備。

但可憐得很,他們倆手頭上都沒有錢,東拚西湊加起來就隻有25美元。25美元何其微乎其微啊!然而他們就是用這一點錢,買了一片微處理器,喬布斯把父親的修車房作為工作室,兩人便幹了起來、這簡直就像是兩個小孩子在玩遊戲。然而,他們就是憑著這25美元的資本起家,經過廢寢忘食的奮鬥,終於試裝出一台單板微電腦。把它和電視機連接使用,可以在電視屏幕上顯示出文字和簡單的圖形來。

他們為自己取得的這一小成果而感到高興,便把這台個人用微電腦送到“自製電腦俱樂部”展示,受到熱烈稱讚和歡迎。他們信心十足,接著就試製出一小批公開出售,誰知竟然非常搶手,有一家電腦商店一次竟向他們訂購了350台。這給他們帶來了成功的機會。

從此,他們雄心勃勃,把自己一切可以變賣的東西全都賣掉,換取了2500美元的資本,再向當地的一家商店買了一批零件,用29天的時間,就創立了一個小小的微電腦公司。喬布斯在半工半讀的歲月裏曾在一個蘋果園裏工作過,作為紀念,他們把公司命名為“蘋果電腦公司”。後來,“蘋果電腦公司”成為美國一家大電腦公司,而喬布斯則被譽為“電腦神童”,是個人電腦的開發鼻祖。

在公司裏,喬布斯是負責人,又是工程師、設計員、工人、推銷員。隻有他們兩個小青年,工作人員畢竟太少了。而且,他們對於做生意也畢竟還不熟悉。喬布斯立即想到,要想使公司大有發展,必須廣集人才,而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會做生意的人才。他想起自己推銷第一批產品時認識的麥庫拉。麥庫拉當時在仙孩半導體公司供職,是一位經驗老到的推銷能手。

喬布斯懷著滿腔的熱情,再三邀請麥庫拉入夥。麥庫拉看到這位年輕人很有創新精神,終於答應加盟,並且拿出25萬美元作為投資,成了蘋果電腦公司的一個股東。接著,他們幾經研究、試驗,對原有產品重新進行設計,製造出了一種體積小、價格低、適合於個人和家庭使用的電腦,命名為“蘋果二型”。這種電腦一上市,頓時聲名鵲起,該公司不起眼的標誌——一個咬掉一大口的紅蘋果,霎時紅透了半邊天。喬布斯迅速擴大規模,大量增加生產,公司員工由最初的3人,到20世紀80年代初便發展到3200多人。1977年,公司營業額為77萬美元,純利潤為4.2萬美元。到1981年,公司營業額竟達3.35億美元,4年間增長了432倍。從這以後,蘋果電腦公司進入了黃金時代,成了知名度頗高的電腦公司。

也許,你現在跟喬布斯他們最開始創業時一樣,身上的資金少得寒磣,碰到的困難也很多,但隻要你樹立正確的方向,敢於夢想“成功”,你的行動便會引領你走向財富之巔。

跨越視野的界限,才能最大限度地運用自己的能力

有一則古老的格言:“成功不是錦上添花,而是變廢為寶。”

隻要一失敗,人們最容易做的事就是趴下來,抱怨自己缺乏能力,抱怨自己命運坎坷。隻要一失敗,人們最容易忘記的就是:人生並非為失敗而來,而是為成功而來。

不幸的是,不少人已經沉浸在這種消極的思想中:自己就是不行,隻能一事無成。由此喪失了活力,在生活中漫無目的地遊蕩,沒有了目標,沒有了意義。

你如果無法跨越自己視野的界限,就會像推著小推車撿破爛的人,一旦認為自己隻能幹這個,那麼他就會一輩子推著晃晃悠悠的小車子走街串巷收破爛。

其實,每個人的能力都是無限的,但隻有跨越視野的界限,他才能夠最大限度地運用自己的能力。

有個人曾給自己十分景仰的人寫了一封信,讚美他的卓越成就並稱他為偉人。他收到的回信說:“不,我的朋友,你錯了,我隻不過是個普通人,沒有過人的特殊能力。在大多數事情上,我僅僅略高於一般水平,有些方麵我還不如一般人。這當然是受我的身體情況限製:我沒法跑,隻能走,我也肯定不擅長遊泳。要說有什麼還拿得出手的話,那就是我騎馬的技術還不錯,但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騎手。我的槍也打得不怎麼好,原因是視力太差,必須離獵物很近才能瞄準目標。所以你看,從身體條件來說,我隻不過是普通人。從文字水平來說,我也沒有優秀的寫作能力。我這輩子寫的東西倒不少,可我總是像奴隸一樣苦幹,才能寫出點東西來。”

這個人究竟是誰?他把自己說得如此普通,卻做了那麼多令人欽佩的事情。他就是西奧多·羅斯福。按照他對自己的評價,他沒有傑出的才能——那他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才能呢?這個問題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以普通的能力獲得傑出的成就,秘密何在?為什麼能力有限的人,卻做出了有口皆碑的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