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矛盾,既然知道自己再繼續做下去也不會有興趣,就應該果斷地作出決定:轉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畢竟是令人興奮的,也更容易激發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並會最終取得卓越成就。

要改變自己目前的狀況,要讓自己做事更有成效,我們就必須作出更好的決定,采取更好的行動。

很多年前,一位名人講過一句話:“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會有所成就。”

做你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其實是很困難的。大多數的人,多半都在做他們討厭的工作,卻又必須逼迫自己把討厭的事情做到最好。他們經常失去了動力,時常遇到事業的瓶頸,而沒有辦法突破,他們不斷地征求別人的意見,卻還是照著一般的生活方式在進行。這些當然不是他們想要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們當中卻很少有人試著去改變自己的狀況。其實,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隻需要把自己認為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條件列出來,就一目了然了。羅克便是這樣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的。

運動和數學一直是羅克很喜歡做的兩件事。從小到大,羅克一直是運動健將,不僅擔任過體育股長和籃球、乒乓球隊長,也是校田徑隊的傑出運動員,羅克曾經想過要如何把興趣發展成職業,也曾經夢想成為世界冠軍。

羅克不斷地問自己:“這些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我願意把運動當成自己一輩子的終生事業嗎?”後來羅克告訴自己:“靠體力過生活,並不是我真正喜歡過的生活,雖然我非常喜歡運動。”

在高中和大學的時候,羅克的數學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他也曾經想過,要當一位數學教授。

決定要做這件事之前,羅克列出了一張自己心目中認為的理想和完美工作的條件表,這些條件包括:

第一,時間一定是由他自己掌握。

第二,要能不斷地接觸人,因為他喜歡人群。

第三,必定對社會有所貢獻。

第四,可以環遊世界。

第五,必須能夠不斷地學習與成長。

第六,必須能夠不斷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可以跟一些成功的朋友交往。

第七,收入的狀況可以由他的努力來控製。

羅克發現,當一位數學教授,並不能達到他理想的工作條件,於是,他又開始尋找另一個可以當成他終生事業的工作。

17歲的時候,羅克接觸了汽車銷售業,因為他很喜歡車子,他想自己應該可以做得不錯;真正進入了這個行業之後,他發現這個行業有非常大的特色,但是他的個性似乎並不適合,於是,他又轉行了。

從16歲到21歲,羅克陸陸續續換了18種不同的工作,可是每次換工作之前,他從來都沒有仔細想過:“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直到他把那些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條件列出來以後,他才發現,自己有一個特點,就是從小到大一直很熱心,很喜歡幫助別人,同學數學不會,他很喜歡教他;別人籃球打得不好,他會自告奮勇過去教他。因為羅克相信,隻要自己可以,別人一定也做得到。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羅克參加了一個激發心靈潛力的課程,它給了他非常大的震撼。

羅克發現,自己上了那麼多的課程,學習了那麼多的資訊,卻沒有任何一個課程比得上他的老師安東尼·羅賓在短短的8小時當中,所分享給他的那麼多。

羅克想,假如他以後也能做別人所做的事情,把一些真正對人們有幫助的資訊,不管用何種渠道,書籍、錄音帶或是錄像帶,分享給想要獲得這些資訊的人,那該有多好。羅克發現,這個工作完全符合他所列出來的理想和完美工作的條件,當他了解到這件事以後,他知道,這就是他畢業所尋找的方向。經過了七八年的堅持,他終於可以在心理學嶄露頭角,讓非常多的人得到非常具體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