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對一批大學畢業生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如下:
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25年後,哈佛大學再次對這批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
那3%的人,25年間始終朝著一個目標不斷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成功人士、行業領袖和社會精英;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實現,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中上層;60%的人,他們過著安穩的生活,也有著穩定的工作,卻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27%的人,生活沒有目標,並且還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不給他們機會。
要成功就要設定目標,沒有目標是不會成功的。目標就是方向,就是成功的彼岸,就是生命的價值和使命。
而目標的設定也是需要技巧的,以下原則可供參考:
(1) 具體。如收入目標、健康目標、業績目標。無論是什麼目標都要具體。
(2) 可量化。如設定收入目標,年收入5萬元,就要說5萬元,不要說我要增加收入,我要年收入達到4~5萬元。
(3) 具有挑戰性。目標是用來超越的,而不是用來達成的。沒有挑戰性的目標激發不了你的熱情,達成了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4) 要大小結合,長短結合。既要設定長遠目標、大目標,又要設定短期目標、小目標。成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一般而言,短期目標、小目標比較容易完成,完成目標能增加自己衝刺下一個目標的信心和動力。完成了所有的短期目標、小目標,長遠目標、大目標自然也就能夠完成。
(5) 要有時間限製。設定目標如果不設定時限,那是沒有意義的。人都是有惰性的,都有拖延的習慣,沒有時限的目標,就沒有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
向著目標立即行動
當你確立了目標、製定了計劃之後,隨之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立即讓自己行動起來,向著實現目標的方向拿出具體的行動,千萬不可一拖再拖,因為拖延遲緩無異於死亡。
德謨斯吞斯是古希臘的雄辯家,有人請教他雄辯術的秘訣,他強調有3點:
第一點:行動!
第二點:行動!
第三點:仍然是行動!
惟有行動,你才能達到心中的目的地,惟有行動你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當有人問亞曆山大是如何征服世界的時,他回答說,毫不猶豫地去做這件事。
在美國一個小城的廣場上,塑著一個老人銅像。他既不是什麼名人,也沒有任何輝煌的業績和驚人的舉動。他隻是該城一個餐館端菜送水的普通服務員。但他對客人無微不至的服務,卻令人永生難忘。他是個聾啞人,一生從沒有說過一句表白的話,也沒有聽過一句讚美之辭,他隻憑“行動”二字,就使他平凡的人生永垂不朽。
有了行動就有成功的希望;沒有行動,就永遠沒有達到目標的可能。
日語學習班新一期開學報名時,來了一位老者。登記小姐問:“給孩子報名?”老人回答:“不,給自己。”小姐愕然。老人解釋:“兒子在日本找了個媳婦,他們每次回來,說話嘰裏咕嚕,我聽著著急。我想能夠同他們交流。”小姐問:“你今年高壽?”“68。”“你想聽懂他們的話,最少要學兩年。可兩年以後你都70了!”老人笑吟吟地反問:“姑娘,你以為我如果不學,兩年以後就是66嗎?”
事情往往如此:我們總以為開始得太晚,因此放棄。殊不知隻要開始行動,就永不為晚。明年我們增加一歲,不論我們走著還是躺著,明年我們同樣增加一歲,可有人有所收獲,有人卻依然空白——差別隻在於你是否開始行動。老人學與不學,兩年以後都是70,而差別卻是:要麼能開心地和兒媳交談,要麼依然像木偶一樣在旁邊呆立。
不管你現在決定做什麼事,不管你設定了多少目標,不管你有多麼可行的計劃,你一定要向著目標立即行動。否則,一切將變得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