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聲音的鏡子”有下列兩種方法:
(1)利用小型的錄音機。這種袖珍型的錄音機可以放在公事包內,隨時錄下實際與顧客的對話以供事後檢討。或許在剛開始的時候你會因為正在錄音而有些不自在,但投入工作之後就會忘了它的存在。事後聽聽自己的說話方式,就可以發現自己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2)在自己的家中對著鏡子,把當天進行過的對話重新表演一次,並錄音檢討。
說話的技巧必須通過長期的經驗累積才能得以改進,而不是靠讀書,或參加研討就可以學到的。除了學習及記住一些技巧與原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善加利用“聲音的鏡子”來自我檢討。
說好每一句話
言談舉止能直接反映出一個人是博學多識還是孤陋寡聞,是接受過良好教育還是淺薄粗魯。一個不善言談、沉默寡言的人很難引起眾人注意。在社交中能侃侃而談,用詞高雅恰當,言之有物,對問題剖析深刻,反應敏捷,應答自如,能夠簡潔、準確、鮮明、生動地表達自己思想與情感的人,就會表現出不同凡響的氣質和風度。作家丁玲回憶與魯迅先生談話時說:“魯迅先生談吐深刻、嚴密、有力而又生動,句句吸引我們。漸漸談下去愈來愈強烈地發射出真摯的熱情,又有一種嚴峻的強大威力,從他瘦削的臉上透出來。”言談如果能使人聽得入迷,產生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那麼別人就會心甘情願地聽你說。然而,高雅的談吐是無法偽裝出來的,賣弄華麗的詞藻,隻會顯得淺薄浮誇;過於咬文嚼字,又會使人覺得酸澀難懂。交際中應做到不背後議論人,講話注意分寸,要背後表揚人,多講他人優點,少當麵批評人,指正其缺點,尤其不要油嘴滑舌,不要講粗話。
無論是日常生活的寒暄,或是正式場合的交談,說話都要謹慎,尤其是注意用詞,要根據場合、對象說最恰當的話。不適當的言語,不僅是不禮貌的行為,同時也易得罪他人。該說的時候不說,不該說話時卻滔滔不絕,都是不禮貌的行為。
要想說好每一句話必須自我長期訓練,切實把握每一個學習的機會,久而久之,自然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並具有說服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而成的,隻要在平日多加留意,不但可增添自己的魅力,也會帶給他人難忘的印象。
理想的交談是思想的交換,可是,很多人卻以為理想的交談是一個人機智或口才的精彩表現。我們大多數人都應該慶幸,因為要使別人樂於聽我們講話,並不像想象的那麼困難。
怎樣讓別人喜歡聽你講話呢?
(1)說話要有善意:這裏所說的善意,也就是與人為善。我們與別人說話的目的,在許多情況下是希望讓對方了解自己的真實用意。所以,隻要這個目的能夠達到,就沒有必要特意挑剔。
(2)說話要盡量客觀。有些人在說話時動不動就誇大其詞,這樣,無論聽者或是被說到的人,難免會產生反感,認為這人說話有點不著邊際。比如,明明是一對男女青年在正常地說話,他可以把別人說成是在談情說愛;明明別人是在爭論問題,他卻說成是“碰在一起就爭爭吵吵鬧個沒完”。像這樣信口開河的說話習慣,很容易惹是生非。
(3)提高說話能力。會說話的人一般都具有以下特點:①充滿熱情,讓人感覺到,他們對於生活中所從事的各種活動懷著強烈的感情,而且他們聽別人說話也會很認真。②能從嶄新的角度看事情,能從大家熟悉而又不在意的事物中提出令人意料不到的觀點。不會喋喋不休地談論自己。不表白,不自吹。③有好奇心,他們經常對某件事追根究底,表現出想要知道得更多的興致。④有寬廣的視野,他們思考、談論的題材超出自己生活的範疇,既實事求是又縱橫千裏。⑤有自己的談話風格,個性鮮明、惹人喜愛。⑥有同情心,他們會設身處地替他人分憂。⑦有幽默感,不介意開自己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