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出境人員回國時應注意的事項
(1)從疫區歸國入境時,如出現流感樣症狀(發熱、咳嗽、流涕等),應主動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說明。
(2)從疫區歸國2周內,盡量留在家中,並與當地衛生機構聯係進行醫學觀察。如出現流感樣症狀(發熱、咳嗽、流涕等),應及時與當地衛生及疾病預防控製部門聯係。
39.參與公眾活動時應注意的事項
參與公眾活動時,為預防甲型H1N1流感及其他傳染病應注意以下問題:
(1)如有不適,尤其是發熱及(或)有咳嗽、打噴嚏等呼吸道感染症狀,就不應前往活動,應盡早找醫生診治。
(2)保持良好個人衛生: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蓋口鼻,其後應立刻用洗手液洗手,以免飛沫傳播細菌或病毒。
(3)在觸摸眼睛、口或鼻前、進食前及如廁後都應該用洗手液洗手,其後用紙巾或烘幹設備弄幹雙手。如沒有洗手設施,則使用含65%~95%乙醇的洗手液消毒雙手。
(4)不應吸煙,不要隨地吐痰或亂丟垃圾。痰涎應用紙巾包好,棄置在垃圾桶內,垃圾亦應棄置進垃圾桶內。
(5)回家後,應洗澡及洗頭,清除身體上的汙垢及細菌。
40.什麼時候應洗手
保持手部衛生是預防流感等傳染病的首要條件。用洗手液徹底洗手或用乙醇搓手液消毒雙手均可保持手部衛生。在以下幾種情形下應洗手:
(1)在接觸眼、鼻及口前。
(2)進食及處理食物前。
(3)如廁後。
(4)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染汙時,如打噴嚏及咳嗽後。
(5)觸摸過公共對象,例如電梯扶手、升降機按鈕及門柄後。
(6)為幼童或患者更換尿片及處理被染汙的物件後。
(7)探訪醫院及飼養場的前後。
(8)接觸動物或家禽後。
41.你知道怎樣正確洗手嗎
一般情況下,當雙手有明顯汙垢或可能被體液玷汙,例如如廁後或更換尿片後,打噴嚏及咳嗽後,應用洗手液(肥皂)及清水洗手。如雙手沒有明顯汙垢時,可用含70%~80%乙醇搓手液消毒雙手。
洗手的正確程序:
(1)開水龍頭衝洗雙手。
(2)加入洗手液,用手擦出泡沫。
(3)最少用20秒時間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揉擦時切勿衝水。
(4)洗擦完後才用清水將雙手徹底衝洗幹淨。
(5)用幹淨毛巾或抹手紙徹底抹幹雙手,或用幹手機將雙手吹幹。
(6)雙手洗幹淨後,不要再直接觸摸水龍頭,可先用抹手紙包裹著水龍頭,再將水龍頭關上,或潑水將水龍頭衝洗幹淨。
注意:
(1)切勿與別人共用毛巾或紙巾。
(2)擦過手的紙巾用後應妥善棄置。
(3)個人用的抹手毛巾應放置妥當,並應每天至少徹底清洗1次,如能多預備1條毛巾作經常替換,則更為理想。
用乙醇搓手液消毒雙手的正確程序:把足夠分量的乙醇搓手液倒於掌心,然後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各處至少20秒直至雙手幹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