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上官瑤華獻計(1 / 2)

新宅院非常的大,還是兩層的,他們一家人住在裏麵非常舒服。

這樣的宅院在十裏八村是頭一棟,每天都會有人路過他們家,在外麵用羨慕的眼神打量宅院。

不過,宅院的圍牆很高,所以,大家的視線看不到裏麵,院裏的私密性挺強的。

四哥上官月一直關注著國家大事,他得知南邊旱情嚴重,還有可能出現蝗災,擔心糧食漲價,也擔心鬧饑荒,便提議多購買一些糧食。

他還給縣令遞了帖子,分析了南邊的情況,說這裏距離南邊不遠,目前也二十多天沒下雨了,恐會出現旱情,也擔心這裏會受南方蝗災的影響,讓縣衙提前準備,儲備一些糧食,並提醒縣裏的百姓屯糧。

麥子就快要成熟了,早熟的還有半個多月就可以收割了,半個多月後,不論是百姓還是縣衙都不會缺糧,所以,縣令不擔心縣裏鬧饑荒。

不過,旱情不能緩解,或者發生蝗災,那後麵的農作物就沒法生長了,下半年可能顆粒無收。那現在能收獲的這批糧食就會是百姓的救命糧。

所以,縣令張貼了告示,讓百姓盡量握緊手中的餘糧,不要把糧食賣了。

縣令還采納了上官月的建議,組織了人在縣裏尋找水源,挖水井。

當然,水井隻能解決百姓生活用水,灌溉用水得另想辦法。

於是,縣令召集了一眾讀書人商量灌溉用水的問題。

縣裏現在的旱情雖不嚴重,也經不起繼續幹旱了,再旱下去,水田裏的水就要見底了,到時候秧苗全都要旱死,水稻將顆粒無收。

縣裏並沒有什麼大的水源地,但縣外有一條大河,不過,要把大河的水引入縣裏灌溉農田將是一個大工程。

縣裏的財政根本無法負擔。

而且,這麼大的水利工程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工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得先建水庫蓄水,然後挖河道,把河裏的水引到水庫,再修建水渠,將水庫裏的水運送到各個鄉鎮的水田,預計工期得兩年。

當然,這樣的水利工程建好後,是可以福澤子孫後代的,隻要大河的水不幹涸,縣裏的地就有水灌溉。

隻是,做這些要錢呀。縣裏沒那麼多錢,去向府城要錢,估計也要不到多少。

上官月知道縣城有很多大戶人家,他們家財萬貫,若他們願意捐錢,那這項利國利民的工程就能動工。

可要如何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的捐錢呢?

上官月想到上官瑤華賣美白散的時候跟這些人家打過交道,或許她會有一些想法,於是就去詢問她。

上官瑤華詢問了一下修建這個水利工程大概要多少錢,得到結果後,她道:“我接觸到的那些人不差錢,花幾百兩就像我們花一個銅板一樣,我覺得他們隨便一家都有修建這個水利工程的實力。”

上官月點頭,“可錢是他們的,若他們不願出錢呢?”

雖然,這是做好事,但這也講究自願原則,不能勉強,也不能道德綁架他們。

“四哥,他們會願意出錢的。因為,有了錢之後,他們追求的就是權利和名聲。捐錢給不了他們權利,但可以給他們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