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月搖頭,“他們為了名聲確實會拿錢出來,但不會拿很多。錢還是不夠。”
“若是誰出錢最多,河道就以誰的名字命名,並立碑刻石,說明這條河道是此人出錢修建的呢?”
上官月微愣。
上官瑤華繼續道:“若誰出錢最多,水庫就以誰的名字命名,並刻碑立在水庫前說明水庫是他為縣裏百姓修建的呢?”
“還有水渠,每一條水渠都可以用人名命名,並立碑刻石宣揚此人功績。”
上官瑤華笑看著上官月,“四哥,你說這樣會不會讓他們心甘情願包下這些水利工程。”
上官月雙眼發光,燦若星辰。
他激動地道:“妹妹,你太厲害了,你這個主意妙呀!我們可以把這些工程分成多個小工程,在縣裏公開招募主修者,誰願意出錢修建,就給他命名權,並給他立碑,讓他在縣史上留名,並流芳百世,他們為了光宗耀祖,肯定會擠破腦袋給縣衙送錢,拿到這命名權的。”
以前,富豪們捐了錢,就隻是被口頭稱讚,流傳度不高,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捐了錢。但立碑就不一樣了,碑上會刻他們的名字,會說明這些河道、水渠是他們捐錢修建的,隻要石碑還在,隻要縣裏還有人認得字,他們的功績就會世世代代的傳下去。縣裏的百姓都會知道他們的功績。
他們的子孫後代以後即便是落魄了,也能挺起胸膛,揚起頭顱驕傲地告訴大家,他們的祖先曾經為縣裏做出了多大的貢獻,是一個多麼好的大善人!
上官瑤華笑看著上官月,“四哥,要不我們也捐點吧,到時候就弄個‘上官鵬渠’,讓爹爹的名字流傳百世。”
修河道和水庫花的錢太多了,他們拿不出來,但捐一條從鎮上通往村裏的水渠還是可以的。
上官月笑著道:“行!”
隨後,他道:“我先去找縣令商量一下此事,看看縣令是什麼意思。”
上官瑤華點了點頭。
上官月去找縣令的時候,發現哲王也在。
他有些意外。
哲王見到他,伸手把玩著腰間的香囊,笑著道:“本王本要回京,路過這裏,聽說這裏在賣一種本王用了都說好的驅蚊香囊,便留下來看看。”
上官月立馬跪下請罪,表示他們無意冒犯哲王。
哲王並沒有生氣,他道:“本王看過了,鋪子裏賣的香囊確實是本王用的這種,這確實是本王用了都說好的驅蚊香囊。本王正有事找你,你就來了,看來你與本王還是有點緣分的。”
哲王直接表明了自己的來意,說覺得這個驅蚊香囊對付蚊蟲效果很好,問他有沒有能對付蝗蟲的藥。
南方確實出現了蝗災,哲王為了處理蝗災在南方耽擱了很久,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還是有很多蟲卵孵化成了蝗蟲,現在蝗災已經很嚴重了,正逐步往外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