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九正覺得上官瑤華在縣城和村裏來回奔波太累了,便主動提出幫她送貨。
於是,美白散和香囊等物品都是由楚九正送去縣城拿給上官欣欣。
沒多久,土豆也成熟了,上官瑤華他們吃過幾次,土豆不管是炒、煮、蒸、燉都很好吃,而且產量特別高。
他們挖了一畝,竟然挖出了四千多斤土豆。
這個消息傳開之後,縣令親自來了他們地裏,說要親眼看看土豆是不是真的有這麼高產的農作物,然後拿著鋤頭指揮著官吏衙差親自開挖。
他們從早上挖到下午,總算是把一畝地的土豆挖幹淨並稱了重。
這一畝土豆竟然高達四千九百八十二斤。
縣令大呼土豆是天賜聖物,仰麵大哭。
水稻和麥子畝產都隻有幾百斤,而飽腹感極強的土豆產畝產有四千多斤,這可以養活多少人?
要知道,每年他管轄的縣裏都會餓死不少人,今年遇到大旱,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因為沒有糧食而餓死。
若全縣可以大麵積推廣土豆,等土豆豐收了,就不會再有人餓死了。
一畝地就四千多斤產量,就算一天吃十斤,也夠吃一年了,雖然會吃膩,雖然會營養不良,但至少不會再餓死了。
上官瑤華家的土豆加上後麵扡插的,大概有四畝多地。
除了扡插的產量低一些,其他的產量都很高畝產都有四千多斤。所以,他們家今年光是收獲的土豆就有一萬多斤。
上官瑤華覺得土豆這裏的氣候春季和秋季是差不多的,所以,土豆在秋季還可以再種上一季,隻是,現在大旱,沒有水源,可能種不活。但可以在國內其它地方種一季試試。
縣令覺得巨大的功績在向他招手,他立馬給哲王寫了信,說明了土豆的情況,還說土豆可以在七八月份的時候再種一季,希望哲王可以推廣此事。
哲王立馬讓縣令寫了奏折送往朝廷,向皇上說明此事。縣令送奏折的時候也讓人帶上了一筐土豆,並說明了土豆的種植方法和各種吃法。
當然,他並沒有貪功,在奏折上寫明了土豆是由上官鵬一家首先在縣裏試種的,他們家覺得土豆是利國利民的好東西,願意獻給朝廷。
希望朝廷可以推廣土豆的種植。
在縣令看來,他治下的百姓種植此物,他發現了並幫著他們獻給朝廷,這就已經是他的政績了,加官進爵不在話下。
如今,南方的災害嚴重,很多百姓都靠朝廷的賑災糧活著,但國庫的糧食也有限,撥出的賑災糧也隻夠災民每日領一碗稀粥,隻能吊著他們的命,根本不可能讓他們吃飽。
若朝廷大麵積推廣土豆種植,賑災的時候沒人發上幾個土豆,至少可以讓百姓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