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立馬和大臣商議,劃了幾個區域,決定在那些地方試種土豆。土豆三到四個月就能成熟,也就是說,七月種上,年前就可以收獲。
若種植成功,就可以用土豆賑災。
皇上讓哲王親自督辦此事,並讓哲王帶人去上官鵬家取他們獻給朝廷的一萬斤土豆。
哲王帶人去了上官鵬家,還帶去了封賞上官鵬一家的聖旨。
上官瑤華發明了殺蟲藥,這種藥不僅能殺死常見的害蟲,對蝗蟲也是有效的,解決了千百年來難以解決的蝗蟲災害。皇上本就想封她為縣主,現在她在種植土豆上又立了功,皇上便直接下旨封了她為安居縣主,並把她所在的安居縣劃為了她的封地。
至於上官鵬,皇上則賞賜了他不少金銀財寶和房產田地。
皇上還讓人哲王帶了口諭給上官月和上官文堂,讓他們好好考取功名,日後他必定會重用他們。
這一下,上官鵬家算是徹底的改換門楣了。
之後幾個月依舊大旱,但安居縣一直在修建水利工程,他們會給做工的百姓發工錢,雖然工錢不多,但可以勉強讓百姓度日。
那些從南方逃荒到安居縣的人也加入了到了水利工程的修建中,憑借自己的勞力混口飯吃。
在全縣糧食告急的時候,上官鵬家還打開了自家的糧倉,把糧食分了些給上官村的村民,當然,他明麵上說的是借給他們,等來年豐收了,他們再把糧食還給他們。
靠著上官鵬家的接濟,上官村的百姓日子過得都還可以。
大量逃荒百姓湧入安居縣,然後成為雇工去幫著修建水庫,這使得安居縣的水利工程進度迅速,原本計劃兩年完工的,結果不到半年就完工了。
水利工程完工後,安居縣全縣的田地都有水灌溉了,日後再也不用擔心莊稼旱死了。
朝廷在別的地方試種的秋土豆試種成功了,雖然沒有上官鵬家種的產量高,但也達到了畝產兩千斤的高產量。
重要的是,土豆一年可以種植兩季,這意味著,全國推廣,家家都種上一兩畝土豆,一年種個兩季,那全國上下以後都不會再有人餓死了。
安居縣的水利工程修好的第二年,全縣都迎來了大豐收,百姓們漸漸過上了好日子。
作為縣主的上官瑤華還帶領百姓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商業,使得安居縣的百姓越來越富足,安居縣逐漸成為全國最富庶的縣。周圍的縣城也受到安居縣的帶動,漸漸發展了起來。
上官瑤華和全家都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而楚九正一直陪在上官瑤華身邊,照顧她,保護她,兩人的關係也越來越好。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