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說哪裏的話,為長者盡孝本該是晚輩應做的事。”
“奴婢在這裏替老太太謝過四奶奶了。”
*
次日,方鳳笙去熙梧堂請過安後,就帶著知春去了臨碧軒。
臨碧軒位於孫府的後花園,臨著靜湖。紹興多水,這湖裏的水就是從府河引進來的。湖邊種滿了柳樹,一到夏日,涼風習習,最是舒爽不過。
這裏也是整個孫府風景最好的地方之一,僅次於榕園。
望著不遠處那處隱沒在蔥鬱樹木後的屋宇房脊,正在幫鳳笙整理筆墨紙硯的知春,說:“姑娘,這裏離榕園挺近的嘛,二老爺說讓各房約束女眷和下麵的丫頭婆子,榕園附近不得擅闖擅入,也不知道我們這算不算是擅闖了?”
鳳笙不用看,就知道這件事,其實早在剛到臨碧軒時,她就發現了這一點。臨碧軒是個水榭,臨著靜湖而建,榕園也是臨著湖建,兩者之間就隔了條林蔭小道。
“是老太太讓我們到這裏來抄經,兩處畢竟隔著地方,隻要你我二人別亂闖,剩下的就跟我們沒有關係了。”
知春總覺得姑娘話裏有話,但讓她來想,她又想不出什麼意思,隻能當是自己多想了。
她去打水給鳳笙淨手,鳳笙來到案前坐下,閉目片刻,方提起蘸了墨汁的毫筆,在宣紙上寫了起來。
一個個烏黑圓潤的小字,出現在她的筆下。
鳳笙寫的是小楷,這種小字多用於日常所需,小到書信,大到應試考卷,都用的是小字。
蘇東坡曾有雲: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有餘。寫大字時,因可書寫的麵積寬綽,難免給人一種可以肆意揮灑的心態,結果字很容易變得鬆散。可寫小字恰恰相反,因可供書寫麵積太小,書寫者怕寫不下難免局促縮緊,局縮太過,就會變得蜷促。
所謂大小難能,指的就是如此。
能寫得一手好的小字,且不提是哪家風範,至少在書之一道上,算是略有所成。
方鳳笙的小字就寫得極好,挺拔、娟秀、圓潤而整齊,整篇字下來,看似筆觸一樣,卻又字字不同,又協調一致,難掩神采飛揚之氣勢。
知春在旁邊看得如癡如醉,深恨自己跟隨姑娘多年,姑娘也沒少教她,可惜她就是爛泥扶不上牆,至今寫出的字將將也就夠讓人認識。
她當然沒忘給鳳笙研墨,隨著濃黑的墨汁慢慢磨出,她恍惚又回到從前。
姑娘挑燈夜讀,她紅袖添香。
“想什麼呢?”
鳳笙用眼角餘光,看這傻丫頭磨墨磨著磨著,就蹲在那托著下巴,魂遊太虛。
傻乎乎的樣子。
“奴婢想到從前了,以前也是姑娘寫字,奴婢和知秋幫你研墨。姑娘你說,我們什麼時候能離開這兒?”
“那要看老太太什麼時候想到法子。”
“那老太太到底什麼時候想到法子啊?奴婢昨日去看,老太太的精神好像不大好,她一把年紀的,這麼幹感覺好難為她。姑娘你說我們也真夠心累的,梯子遞了好幾架,為了這事,禹叔還專門去買了特產,您仿了書信,東西她也收下了,怎麼就不見動靜?”
“你怎麼知道老太太沒想到法子?說不定老太太已經出手了,隻是我們還沒發現罷了。”聽到隱隱傳來的說話聲,鳳笙眉眼不抬說。
“出手了嗎?”
剩下的話,因為知春也聽到說話聲,戛然而止。
“爺,您小心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