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後石頭的記賬大多是“油鹽有了”“奶粉有了”“孩子的衣服有了”之類。生活就好像在石山裏種大豆,東刨一窪土,西舀一滴水,南挖一個坑,北撒一粒籽,總算有了些收成,日子就過下來了。
有時石頭想,這山裏的石頭咋就打不完呢?
這裏要縣改市,所以將縣城不斷地擴大,需要好多石頭做地基。老板承包了這山,山大概有七八十米高,爬到山頂要十幾分鍾。當年老板帶著十幾個石匠,還有道士,用三牲祭祀了山神、土地和山上的孤魂野鬼。然後端著祭品,爬到山頂的雷公廟。這一帶雨水少,在生產隊時村民在山上修了雷公廟,每年夏天都要到這裏求雨。後來鄉裏修了水庫,家家戶戶有抽水機,也就不用巴結雷公了,這廟也就廢了。
祭祀完,他們分頭上山,將山裏的一些苦楝樹和野梨樹砍了。梨樹上結滿了果子,但不好吃,太苦,滿嘴的渣。然後大家四處放火,茅草什麼的就呼呼地燃著,燒紅了半邊天。
他們用砍下的樹支起了帳篷,紮起了他們的寫字樓和娛樂休息室。忙完這些,太陽也落山,他們架起鍋子,開始做飯,炊煙就濃濃烈烈地升起。老板講了話,然後大家端起飯碗喝著酒,吃著大塊肥肉,也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第二天一早,他們扒去表麵的土,青鬱鬱的石灰石露出來。這令他們特別激動,又唱又跳,心情就好像天邊的晚霞,特別燦爛。
第三天他們鑽出炮眼,安上炸藥和引線。大家就扯長脖子叫:“放炮囉!放炮囉!”附近的人就知道,又一個石場開工了。同時附近的人會留意,不會走近,那些走近了的,就趕緊往屋裏躲,或者找個安全的地方避一避。
他們叫了幾分鍾,就將引線點著。引線很長,點火的人跑到山腰的一個洞裏躲起來。
“轟”地一聲響,土石飛揚著。第一聲炮,特別地響,就好像石匠們的嗓子和希望。
“轟”“轟”“轟”……很快山頭就削平了,但雷神廟不敢破壞,就將那一塊留著,後來廟就成了孤島。每放一個炮,這孤島就似乎顫抖一下。
從半山腰,可以望見新修的環城路,石匠們晚上會去走走。那是條寬敞的四車道,路中有花草,兩旁有路燈。汽車站也搬到環城路邊了,聽說市政府也準備搬過來呢。
野狗子鄉的農民來市裏做工的越來越多了,單是石場就開了四五家。汽車站就開了一趟車直通野狗子鄉,兩個小時的車程,早上從野狗子鄉開過來,中午十二點整開回去。
月初發了工資會放兩天假,石頭會坐這趟車回去,月中花也會坐這車來一趟。花來時,同事們就開玩笑——
“石頭,又有肉吃囉!”
“石頭,在床底下放個臉盆,接了那些漿,留著慢慢喝!”
……
花就住工棚,石頭將蚊帳放下,用報紙掛在蚊帳四壁。
有次老五鬼使神差半夜撩開石頭的蚊帳,碰上石頭正光著屁股幹活,花趕緊扯被子蓋住,把老五羞得滿臉通紅無地自容。第二天老五買了糖果請大家吃,原來看別人做愛,會背時的,所以老五花錢消災。自此後,花一來,石頭都先下班,當親熱完畢,同事們才回來。
在石場裏,石頭隻要一抬頭,就能望見那馬路。那趟車什麼樣子,石頭很清楚啦,尾部有點破,還掉了漆。當石頭說“來了”,在一旁幹活的老五就知道,是誰來了。當石頭說“去了”,老五就知道是誰去了。
望著那條路,石頭就很想回去。想回去的石頭就盤算著什麼時候可以回去了。石頭希望每天都發工資,袋裏滿滿地回去。晚上他經常翻出他的記賬本,重溫那些曆史賬務,最扣人心弦有是那條:“發了1800,帶回去1600,21寸的彩電有了。”
當初記下那條賬,他想,彩電應該放在櫃子上,櫃子靠著牆壁擺。於是兩個月後他又記下:
“發了1750,帶回去1600,加上上個月的錢,櫃子有了。”
買了櫃子的石頭就想,這麼漂亮的家具放在土磚房子裏,不太配調。於是他就為砌紅磚房子而努力著。砌房子可不是三兩個月的事,他的本子裏記過:
“地皮有了。”
“地基有了。”
“水泥有了。”
“河沙有了。”
……
萬幸,幾年後房子終於砌就了,前牆是紅磚,後牆還是土磚的,有三大間,也更像個家了。
當然石頭也會有些消費,他也會在賬本裏記下諸如:“牙膏2塊5”、“襯衣5塊”、“煙葉8塊5”……之類消費記錄。
他唯一奢侈的享受是抽煙,他抽的是自己滾起來的煙。在集市裏買來切碎的煙絲,在文具店買來薄的白紙,將白紙裁成二個指頭大小,放進些煙絲。然後將白紙滾成圈,用口水封了口,點著火就可以吸啦。
石頭的公公有七兄弟,父親那一輩有二十二個,人丁可謂興旺。公公和父親兩代共37人,隻有石頭的公公和父親逃出了過苦日子吃白土的年代。石頭的母親是個“五類分子”,嫁到了“打壁無土,掃地無灰”的石家,肩負起傳宗接代的重任。
石頭延續了父母的命運,就和他的名字一樣低賤,說準確一點,石頭是沒有名字的。石頭一直沒有起名字,大家都叫石二毛,因為石頭在家裏是老二。石頭哥哥倒是有個好名字,是母親給取的,石紅專,本意是“又紅又專”。
石頭二歲時,狠心的母親走了。小時候看著其他孩子玩耍,石頭站在一旁流淚。大一點的孩子欺負石頭兄弟時,會罵他倆是“樹罅隙裏擠出來的”,因為他們沒有娘。
石頭十四歲才看到母親的樣子,石頭對母親有太多的積怨,但還是跪在地上求她:我快出去打工了,家裏的日子肯定會好起來的,你別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