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羅誌(3 / 3)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為什麼基本知識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們也可以了解,為什麼曆史上學術的進展隻靠很少數的人關鍵性的發現。

在今天,王陽明的思想還在繼續地支配著一些中國讀書人的頭腦。因為這個文化背景,中國學生大都偏向於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於抽象的思維而不願動手。中國學生往往念功課成績很好,考試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麵臨著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這方麵,我有個人的經驗為證。我是受傳統教育長大的。到美國大學念物理的時候,起先以為隻要很“用功”,什麼都遵照老師的指導,就可以一帆風順了,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一開始做研究便馬上發現不能光靠教師,需要自己作主張、出主意。當時因為事先沒有準備,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當時的惟一辦法——以埋頭讀書應付一切,對於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

我覺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學術中不可缺少,而且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裏,我們需要培養實驗的精神。就是說,不管研究自然科學,研究人文科學,或者在個人行動上,我們都要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度,要靠實踐來發現事物的真相。現在世界和社會的環境變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來越密切。我們不能盲目地接受過去認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學術權威”的指示。我們要自己有判斷力。在環境激變的今天,我們應該重新體會到幾千年前經書裏說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義。這意義有兩個方麵:第一,尋求真理的惟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袖手旁觀,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計劃的探索。希望我們這一代對於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得實驗精神真正地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哈哈,挺長的吧,這時你們肯定會覺得,唉,哪位老師文采真好。那你們就把老師想簡單了,其實這隻是你們以後課本上的一篇文章,以後好好學,就可以向我一樣出來裝逼了。第二點:你們來六中幹什麼啊。哦,初二大部分學生說來來玩,嗬嗬,現在你玩,老師告訴你現在你玩,以後可能也是玩,隻不過是手捧雞兒——完蛋。哦,還有的同學說來學知識的,是初三的。看到沒初三的就是不一般。初一的同學們,你們認為是什麼啊,哎,那有同學說是來學習學習方法的,這外同學更聰明了。隻不過你們的答案沒有老師想聽到的,老師告訴你們,來六中是來開闊眼界的。最好一點:你們太讓老師失望了,從剛才搬凳子就能看出來,亂,是學校不想組織嗎?不是。好了我話就說到這。”

羅誌剛剛說完馬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羅誌把話筒遞給校長,校長剛接過話筒,羅誌向校長說了句“校長我還有話說”

“小羅啊,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不過,這不利於學校的管理啊”羅誌才不過30,羅誌一把槍過話筒“不過這對國家有利”

“同學們,還有,我不希望你們做順民,順民以漢奸無疑”說完羅誌丟下話筒走了。

那時我並沒有聽到他們說的話,但可以看出羅誌以校長不合,以上對話是我問羅誌的。

羅誌,一個血氣方剛的熱血青年,一個六中的傳奇人物(六中後來闊建高中),一個讓六中好學生,壞學生,混子,食堂大媽,清潔工佩服的好老師。他真正配得上:人民教育的工程師。他把自己燃完了,燃完了,一點也不勝。就是這樣的一個好老師,卻因為病痛奪去了短暫的人生,至今我還記得,羅誌臨死前說的那句話:人不能以草木同腐,我這一生,值了……這都是後話……(本章完)

最近忙中考,可能更新較慢,或者更新沒有規律,中考後就回到正常了。請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