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玄真女得佛真傳(1 / 1)

第二回 玄真女得佛真傳

但見夏日炎炎,涼風拂拂,西王母正在瑤池之上,擁從三四仙女,玩賞一場。忽見玄真巽順下風,膝行而前。王母啟言問曰:“汝是何方神女,甚故竟入瑤池?倘有所教,不吝言之。”真因稽首再拜,俯伏言曰:”聞至聖乃大生廣生之母,不生不滅之宗,胡藉資而不有,匪逆背麵能全。臣乃北天妙極星君之女玄真是也。近因碧池苑內,捐變紛紜,故不遠千裏而來,欲為去暴除殘之舉。望聖母撥迷入悟,功德阿彌世界。”王母微笑言曰:“不同道。此乃逍遙之境,吾乃快樂之仙。汝何不南海見觀音菩薩,彼自有法授汝。雖然,汝雖生長玄宮,口精元實,孕毓末足,受法無地。吾且授汝靈丹一顆,即吞服之,可倍益元神,始能聆受心法。”遂命葆真仙女往瑤宮裏取出靈丹一顆,付與玄真。真拜受之。

此仙丹真個難得,有西江月謝證:

五行時時迭用,二氣刻刻除棄。

爐中火候有千年,始成真丹妙品。

色鮮朝霞謝紫,味滋晨露加馨。

得服一顆在中扄,倏然翻翻入聖。

玄真受服此丹,便覺身輕飛舉,即拜稱謝。王母徑往南海而去。

那觀音菩薩慧眼一照,已知玄真之來。遂吩咐童男童女,曰:“今日有一神女相訪,汝可試之。謂吾偶有事於西天,一時且未回,以視其□意誠否。”二童應訥,即往岩前俟候。果見玄真飄飄然禦風而來,真個是女中英俊,有古詩為證:

彼美人兮,從西方而來兮。

顧瞻斯世兮,誌剗孽除災兮。

極中心悃款兮,敬叩佛慈悲兮。

二童見了,佯為不知,隻去雙雙咳睡。真近前施禮,言曰:“仙童知觀音菩薩乎?”二童隻口念雲:“菩薩菩薩,念無別法,尋其念頭,慧刀一割。”真又問曰:“意者菩薩不在乎?”二童又隻口念雲:“不在即在,在即不在,在與不在,在無掛礙。”

真不得其問,隻得合手站立,屏氣返視,移時不動。觀音知其來意已誠,遂現真身。端坐蓮台之上,童男童女,分列兩傍。真望顏拜伏,稽首言之曰:“臣日者為災害並作於家,謹拜王母之池,得授懿旨,推尊慈佛,大設慈航,永渡苦海。”觀音曰:“汝知之乎,向碧蓮苑中為孽者非他,一乃世尊座後鐵樹上彌猴精也,一乃雷音寺裏齋供堂所懸木魚精也。因正月十五世尊在淩霄殿宴飲群臣,監樹、守堂二豎偷閑遊戲,被伊逃脫,密藏在爾苑中。今為汝所激,奔走入凡。向禍及物,今禍及人,向為禍小,今為害大。

居,吾語汝:猴性好木,乃東方之木妖也,今吾法眼觀見,逃入西方,西方屬金,金能克水,猴已失所據矣,其為孽雖大,而不能久;鱷性好水,乃北方之水妖也,今觀逃入東南,東方屬木,南方屬火,水能生木,水能克火,彼能生能克,而不為所生所克,鱷惡除末易也。雖然,邪正不兩立,邪必為正勝。吾今授汝真言,登壇演法,汝可牢記-”時觀音口念經咒,足步法文,因以手指真曰:“汝當如此如此,即可係獼猴之頸,喪妖搏之魂矣。”真因服王母仙丹,聰明日益,便點便化,無再問言。觀音已知其默識,因戲之曰;“汝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終日不違如愚。”真對曰:“我佛妙傳,如呼夢者之覺,提盲者之途。真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觀音笑曰:“善哉!善哉!何處得來。心過明鏡,那染塵埃,普濟生靈,永離苦海。”語畢,因授真團盒兒一個,上圓下方,鐵馬一匹。盒上有詩一首雲:

逃難逃方外,出不出圓中,總在六四內,腳根在震宮。

鐵馬腹上亦鍥詩一首雲:

氣受山川腦,形全文武功。飛江從一渡,西建且東封。

觀音因囑真曰:“此兩物無事則密藏之,有事則資用之,物即是法,法即是物,此法此物,見物見法。汝行矣。”真遂將盒兒拳拳服膺,即望蓮台拜謝曰:“法無量,智也,誨不倦,仁也。仁且智,佛外無佛,聖中無聖。”仍再拜稽首畢,飛乘鐵馬,欣向北天而回。有西江月為證:

靜坐三更寶月,獨葆一種靈株。真鉛才點便歸虛,坐證涅盤妙處。凡塵盡掃而清,妖氛輕除而去。稽首聽皈依,快樂逍遙無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