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藥必備常識(3 / 3)

各種激素1國際單位折合國際標準製劑的重量為:黃體酮1毫克,絨毛膜促性腺素0.1毫克,垂體後葉激素0.5毫克,催乳激素0.1毫克,胰島素45.4微克。

抗毒素的效價檢定,通常是以能中和100單位毒素的量,作為一個抗毒素單位。

抗菌素多半用單位表示其效價,隨著科學研究和工業的發展,它們的化學結構也逐步明確,它們的含量可用理化檢定方法表示它的有效成分的重量,所以目前也較多地采用重量表示了。

如何選擇治療藥物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治療一種疾病,會有好幾種藥物可以采用,究竟選用哪一種好呢?這就需要請教醫生。醫生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來考慮決定:

(1)從療效方麵考慮:首先要看藥物對這種病的療效如何,為了盡快取得療效,應選用療效最好的藥。

(2)從不良反應方麵考慮:對任何藥物都要“一分為二”,既要看到它有治療疾病的一麵,又要看到它有引起不良反應的一麵;既要考慮治療效果,又要注意保證病人用藥的安全。大多數藥物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副作用或其他不良反應(如過敏反應、耐藥性、依賴性)。有的藥物雖然療效很好,但可以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弊大於利,在選藥時不得不放棄,改用療效可能稍差但不良反應較少的藥物。

(3)從價格方麵考慮:由於藥價不斷上漲,考慮到病人及單位的經濟狀況,應盡可能選用療效確切而又價廉易得的藥物。

怎樣減少和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

首先應當重視的是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

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藥物有青黴素、鏈黴素、普魯卡因、磺胺類、破傷風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等。特別是青黴素引起的過敏性休克,嚴重的可在幾分鍾,甚至幾秒鍾之內,呈閃電式發作。患者突然呼吸困難、心慌、出冷汗、麵色蒼白、嘴唇青紫、血壓下降、脈搏細弱、甚至昏迷,如不及時搶救,可很快造成死亡。因此,注射青黴素、鏈黴素、血清製品時,必須先做嚴格的過敏試驗,沒有過敏反應才能使用。應特別指出的是,有些人誤以為幾天前剛注射過青黴素,或者認為都是青黴素,用不著再試驗了,這種麻痹大意,也會造成嚴重後果。凡是3日以上再注射或不是一個生產廠家的青黴素,都要重做過敏試驗。

為了避免和減少過敏反應,應正確掌握藥物的適應證,不隨便用藥。使用容易引起過敏的藥物時,要注意問一問過去用過什麼藥?是否曾有過過敏反應,有過反應的藥物千萬不要使用。凡對某種藥物有過敏的人,自己應當記清楚,看病時記住告訴醫生。

對於毒性反應,首先應當選擇高效低毒的藥物,對肝、腎有損害的藥物應當慎用,或選擇能代替的藥物。如必須使用的,可以問醫生用藥期間會有哪些反應,若出現反應,及時告訴醫生,以便處理。如無特殊需要一般用藥劑量不要超過正常用量。一旦發生毒性反應,要及時停藥,改用其他藥物。

發生藥物過敏反應怎麼辦

藥物過敏反應輕則表現為藥物性皮疹、發熱、哮喘、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重則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一旦發生過敏反應,要立即停用該藥,並立即選用苯海拉明、安其敏、非那根、撲爾敏等抗過敏藥物。如果病人突然感到胸悶、憋氣,並出現麵色蒼白、出冷汗、手足冰冷、血壓下降等情況,就是過敏性休克,要立即讓病人平躺下,然後頭偏向一側,鬆解衣扣,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皮下注射0.5毫克腎上腺素及輸氧,並迅速請醫生進行搶救。

萬一吃錯了藥怎麼辦

由於粗心大意,有人誤服了不應該服用的藥品。如果屬於維生素類、健胃藥、滋補藥等,問題還不大,如果誤服了一些外用藥或毒藥,就會造成損害或帶來危險。

如果誤服了碘酒,可及時多喝些稠麵糊和米粥。大量澱粉物質到胃裏後,一方麵可保護胃黏膜,另一方麵能與碘結合,生成一種藍色的化合物,然後催吐,把胃裏的東西吐出來,誤服的碘酒也隨之吐出來了。

如誤服了腐蝕性很強的石炭酸、來蘇兒,應馬上讓患者喝生雞蛋清、牛奶、豆漿、稠米湯等,這些往往有保護食道和胃黏膜,以及中和毒性的作用,並及時到醫院請醫生處理。看醫生時應將誤服藥和瓶子、藥袋等帶去,以供醫生治療時參考。

除了催吐、還應洗胃,以便把吃進的藥物衝出來。洗胃可以用清水,但一般根據藥物的不同,用不同的溶液洗胃。常用的有0.01%~0.02%的高錳酸鉀液,它是一種氧化劑,能使有機物氧化失去毒性。但誤服了敵敵畏,則是用肥皂水或2%~5%的小蘇打水等堿性溶液衝洗,因為酸性溶液往往增加敵敵畏的毒性。金屬和生物堿類毒物,可以用茶水洗胃,茶中的鞣酸有沉澱毒物的作用,能解毒。

為了預防錯服藥品。家中存有藥品的,應將外用藥與內服藥分開。外用藥有許多水劑,如眼藥水、牙痛水、腳氣水、皮膚藥水等,也應注意醒目區分,不可把腳氣水當眼藥水來點;內服藥沒有瓶簽的要寫上是什麼藥,怎麼用法,以免拿錯、吃錯。

為什麼不能濫用藥

用藥不當,很容易出現不良反應,如果藥物在體內蓄積會出現毒性反應,一旦出現不良反應有時是很嚴重的,所以用藥要注意:

(1)切忌濫用解熱止痛藥:引起發燒或疼痛的原因很複雜,很可能是重病的初起。所以,在病因尚未查明前,用解熱止痛藥隻能暫時緩解症狀,並不能從根本上治療疾病。另外,也會因此掩蓋了疾病的主要矛盾,造成治愈的假相,有礙醫生作出正確的診斷,從而耽誤治療。如長期服用消炎痛、保泰鬆等止痛藥,則有害無益。因為保泰鬆能引起浮腫,也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消炎痛可引起眩暈、精神障礙或腹瀉、胃腸出血、胃潰瘍等。

(2)切忌大量用瀉藥:便秘大多是因為腸蠕動減弱所致的功能性便秘,如單靠瀉藥導瀉,易發生結腸痙攣,使排便更加困難。長期服用瀉藥還可能造成體內鈣和維生素缺乏。因此,還是少用瀉藥好。實在需要時,以用開塞露比較安全。

(3)切忌隨便服用安眠藥:失眠是老年人常見的症狀,偶爾服一些安眠藥是可以的,但如長期服用就會增加用量才能奏效。一旦養成習慣,再想不用就困難了,而且久服停藥會出現頭暈、惡心、肌肉跳動或失眠加重。安眠藥不可常服一種,以免形成對藥物的依賴性,最好是交替或輪換使用,以保持藥物的療效,且用量一定要小。

(4)切忌濫用抗生素:抗生素對拯救人類生命起了很大作用,然而它也同樣具有許多副作用。如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能引起眩暈、耳聾、引起蛋白尿等。氯黴素、合黴素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青黴素可引起過敏反應,輕者全身出現皮疹,重者可因休克而死亡。必需使用時,一定要先嚴格進行皮試。

什麼是藥物的成癮性?哪些藥物有成癮性

某些藥物連續多次服用後,身體逐漸對其產生精神上的依賴和病態的嗜好,此時一旦停藥,即會出現主觀上的嚴重不適症狀,例如精神不振、打哈欠、流淚、流涕、出汗、全身酸痛、失眠、嘔吐和腹瀉等,嚴重時還會發生休克。所有這些藥物戒斷症狀,在醫學上叫作“藥物成癮性”。

能引起成癮的藥物主要有阿片、嗎啡、阿片全堿、阿片酊、可待因、複方桔梗片,複方樟腦酊等,這些藥物連續使用2周以上即可成癮。人工合成的鎮痛新、度冷丁、安儂痛,某些鎮靜催眠藥安眠酮、魯米那、阿米妥、水合氯醛以及強痛定等長期使用也可成癮。各種解熱鎮痛藥,如複方阿司匹林、去痛片等,雖不屬成癮藥,但長期服用則可形成依賴,也應注意。

成癮藥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為避免濫用成癮藥,國家專門頒布有藥政法規,以便對這類藥品進行嚴格管理和使用。

服藥與飲食有哪些關係

飲食對於藥效的影響是不同的,一些藥物可以因食物的存在而提高利用度達二三倍,有的藥物則減少吸收,降低利用度一半以上。食物延緩胃排空,因而延緩藥物的吸收和開始顯效的時間,也可以影響到藥效的作用強度和持續時間。

藥物與食物同服或者是服藥後隨即進食,被延緩吸收的藥物有:羥氨苄青黴素、頭孢力新、先鋒黴素Ⅳ、磺胺嘧啶,磺胺甲氧吡嗪、磺胺二甲異唑、阿司匹林、地高辛、速尿及鉀鹽等。

藥物與飲食同服,被減少吸收的藥物有:青黴素G、青黴素V(鉀鹽)、苯氧乙基青黴素鉀、氨苄青黴素、羧苄青黴素、四環素、土黴素、阿司匹林、普魯苯辛、左旋多巴、利福平、強力黴素、異煙肼及苯巴比妥等。

由於進食而促進吸收的藥物有:呋喃妥因、雙氫克尿塞、灰黃黴素、核黃素、心得安、甲氧乙心安、肼苯噠嚎、安體舒通等。

為什麼要按時服藥

為了服藥後獲得應有的效果,或減少服藥引起的副作用,必須按時服藥。根據藥物的性質和作用,服藥時間一般分下列幾種:

(1)飯前服:宜飯前服用的藥物對胃多無大的刺激性,飯前胃空,服後可使藥物保持有效濃度,並能充分吸收,迅速發揮作用。如健胃片、痛痙平、安胃靈等胃腸解痙藥物宜在飯前10分鍾左右服用。收斂止瀉藥如鞣酸蛋白也宜飯前服,一般在飯前10~60分鍾服。

(2)飯後服:大部分藥物可在飯後15~30分鍾服用,這時胃中有食物,可減輕藥物對胃的刺激性,如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索密痛、保泰鬆、消炎痛、安乃近。治療神經衰弱、癔病、癲癇以及催眠的三澳片、巴氏合劑、苯妥英鈉、氯丙嗪等對胃有刺激性,應在飯後服。

(3)飯中服:幫助消化藥胃酶片、胃酶合劑、澱粉酶、稀鹽酸等在飯時服,可及時發揮作用,幫助消化。

(4)空腹服:為使藥物迅速入腸並保持較高濃度時,宜空腹時服用,如鹽類瀉藥硫酸鎂等都宜在清晨空腹時服。

(5)間隔服:為了使藥物在體內保持一定的有效濃度,須每隔一定時間用藥一次。如某些磺胺類藥物及某些抗生素類藥物均須間隔服。

(6)睡前服:一般宜在睡前15~30分鍾服用,如部分瀉藥酚酞,服後8~10小時見效,睡前服就能在第二天早晨排便,又如催眠藥魯米那、安眠酮服後半小時可見效,睡前服便能及時入眠。

由於用藥的目的不同,藥物的性質,吸收和排泄各有差異,因此,服藥的時間也就不同。一定的藥物,必須按照一定的時間服用,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什麼時間用藥效果最好

人類的生命活動具有極強的時間節律,什麼時間體溫最高,什麼時間心跳最快,什麼時間血壓最低等都是有一定時間規律的,這些規律的變化與用藥時間對人體的影響是很大的。隻有掌握人體的最佳用藥時間才能使藥物療效發揮最好,毒、副作用最低。專家們根據長期臨床觀察及動物試驗發現一些常用藥物的用藥最佳時間可供選擇。

降壓藥:早7時、下午3時和晚7時服用效果最佳,而不宜在睡前服用,入睡後血流相對緩慢,血液黏滯性增強,若在睡前服降壓藥易發生腦血栓。

強心藥:如洋地黃、西地蘭等在淩晨4時最敏感,其作用是其他時間的40倍,因此,此時用藥極易發生毒性反應,要特別小心。天氣變化或氣壓低時用強心藥也易造成中毒,因此也應減小劑量。

止痛藥:上午9時是人痛覺最不敏感的時間,而中午11~12時是痛覺最敏感的時間,因此中午服止痛藥效果最好。

胰島素:淩晨4時為糖尿病人最敏感的時間,此時給最低量藥即可達到滿意效果。

糠皮質激素類:如可的鬆、強的鬆等,以早8時給藥效果最佳,每日僅需給藥一次即可。

抗風濕及消炎痛等藥:以上午8時給藥作用最佳,晚8時作用最差。

磺胺類藥:下午4時服用比其他任何時服用效果都好。

抗貧血藥:晚上7時服用比早7時服用吸收率高1.2倍,而且血中維持時間延長3倍。

中藥:胸膈以上病痛宜飯後服,胸膈以下病宜飯前服,四肢病宜白天空腹服,骨髓病宜晚夜服,發散治感冒藥宜趁熱服,安神藥宜睡前服,驅蟲藥宜空腹服,對胃有刺激的藥宜飯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