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古時候那頭驢(6)(1 / 3)

那一段時間丁海洋其他事不幹,眼睛隻盯著一個範老板不放。堂堂常務副縣長似乎把自己當成了工地監理,一天到晚在工地上跑來跑去,下狠勁督促,進度要問,質量要追,動不動發脾氣罵娘,搞得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沒有誰不覺得丁副縣長變成了另一個人,當年那個要麼不哼不哈,要麼都是“王書記高屋建瓴”的丁海洋忽然消失不見了,沒有消失的似乎隻有他那標誌性眼鏡以及身上的白襯衫。

工地施工因之進展神速。

有人開始猜測,丁海洋或許另有緣故?高鐵廣場或許被他視為一步棋,他不惜放老對頭範秋貴一馬,是因為讓範重出確實是推動項目進展的最佳方案。他一改“院士”舊貌,搖身一變變成另一個人,痛下狠勁,是要抓住機會,利用備受關注的重點項目孤注一擲,讓自己來一個絕地翻身?

高鐵廣場項目之重要不在本縣,它在全市以至全省建設盤子裏都有地位。這個廣場其實就是一個站前廣場,該站及廣場位於本縣沿山鎮,沿山離縣城遠而離市區近,建的是市一級的高鐵站,為其前後近百公裏高鐵線路中最大的一個站,本市市區和附近數縣客流將通過這個站吞吐。該高鐵站起初是按一般站點設計,為在建中的貫穿本省南北的高鐵線上的普通站點,後來形勢發展,一條新的東西向高鐵項目被推上日程,設計方案確定兩線於沿山交會,這個高鐵站成為鐵路樞紐,重要性被一再提升,設計和建設方案因之屢經變動,站內設施、站台以及站前廣場都比最初方案成倍擴展,鐵路和地方經多次互動,最後確定的具體建設格局為:鐵路建設單位負責線路和車站等主體設施,而站前廣場及配套交通、生活服務、綠化等項目由地方負責。所謂“沿山高鐵廣場”項目指的就是地方上管建的這一塊,其資金由省、市、縣三級籌措,具體建設交由本縣組織實施。目前在建中的南北向高鐵工程是國家以及省的一大重點項目,作為其中一個站點,沿山高鐵廣場項目事關全線按時建成通車大局,因而備受重視。當初王濤親任總指揮,把這個項目作為“書記工程”,因為該項目確實比較重要,而現在丁海洋能說動上級,讓他們同意他暫時留下,主要原因也在這裏。

顯然,如果丁海洋在主抓高鐵廣場項目上成效突出,確實可以成為一大政績,或許對他有利。但是他不遺餘力推動進展之際又伴有反常,行事有如為自己掘墓挖坑。

高鐵廣場快速施工之際,省長來了。省長帶領省裏幾大部門要員到本市視察,在建中的高鐵是本次視察重點,沿山高鐵站被列入視察內容。市裏提前將省長視察重點及要求傳達給本縣,命迅速做好相關準備。本縣自書記、縣長以下,各相關人物及部門均全力以赴參與準備,丁海洋具體負責該項目,自然格外吃重。對他來說該視察無疑是個表現機會,機會難得,必須抓住。

由於視察內容眾多,省長在沿山待的時間很短,前後不到一個小時。期間包括在工程指揮部聽彙報,以及現場考察。彙報當然須由當地主官,也就是本縣縣委書記親自承擔,按照事前準備的材料彙報。書記彙報時丁海洋坐在後排,他的官小,這種時候隻用得著耳朵,無須勞駕喉嚨。但是他超規則行事,拉長喉嚨叫喚了一聲。

那時候省長聽完彙報了,把手中的材料丟到一邊。

“還有什麼情況要讓我們知道?”省長問,“材料上有的就不要說了。”

場上一時鴉雀無聲。

這是常規程序。上級領導下來調研,聽完彙報後都有此問,以表示本次調研廣泛聽取意見。但是通常都不應當有回應,這時候如果有誰跳出來說三道四,那相當於影射剛才彙報的領導以及所準備的材料不完整,有欠缺,甚至有問題。

省長剛打算接下來發表指示,丁海洋從後排舉起一隻手臂。

“這是誰?”省長發現了。

丁海洋站起身,報稱自己是本縣常務副縣長,兼本項目副總指揮。

“你有補充?”省長問。

丁海洋稱剛才縣委書記彙報提綱挈領,內容完整,彙報得很好,對彙報提到的那些問題他沒有更多補充。

這是標準的“院士”高見。省長一聽眉頭發皺:“這些話不說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