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對本書寫作手法的一點說明(1 / 1)

很久沒有更新小說。這部小說其實一直寫著,不過寫的很慢很慢,要問有多慢,一個月千把字。究其原因,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一份穩定的收入,因此慵懶了起來,不願熬神費力去創作。前幾日忽然興致回來轉轉,卻發現收藏人數遠勝當初發書之時,不由得又激發了繼續創作的熱情。現如今正從頭修改小說,兩個目的,一是對文字的修飾和矯正;二是對部分情節修改使其前後更加貫通順暢。故事整體未有改變,局部或許會有所變化。接下來我會慢慢對修改部分進行更新,等完成這部分工作後,自會開始後續故事的更新。

留言大略翻了翻,以前發書時候就有人提出質疑,分不清故事的主角究竟何人,覺得很是散亂。其實當初寫作時候我也發覺此問題存在。我也曾設想隻圍繞一個人進行創作,但創作過程中卻發覺這樣手法難以滿足我對故事整體性的要求。為了推動故事不斷深入,故事視角在人物中不斷切換。2015年接觸到電視劇《權利的遊戲冰與火之歌》。被深深的吸引並被震撼。可以說這是目前最吸引我的美劇了,期待著每一季。這部美劇采用不同人物視角推動故事發展讓我找到了相識,於是又找來小說讀了讀,這才赫然發現,這部小說采用的是POV,也就是視點人物寫作手法。我於是為自己小說創作手法找到了現實依據。原來這並非我獨創的,隻不過我沒有係統的學習過這種手法,因此在編排布局上自然與《冰與火之歌》不能相比,也遠不如其清晰。“POV(PointOfView):即“視點人物寫作手法”。通俗地說,就好比一部大片,導演將攝影機裝在不同人物的身上,並不斷切換。整個故事,由甲人物以自身立場講述一段後,便換為乙人物來講述,以此類推,周而複始。例如,翻開《冰與火之歌》可看到,每章節的名稱皆為一人物名,該人物便是本章的視點人物。這樣的寫法,不僅大大增強了代入感,尤為重要的是,它主觀地限製了讀者(通過視點人物的視野)獲取信息和進行思考的廣度,為書中錯綜複雜的線索設置提供了必要的帷幕。”這是百度百科來的,希望看書的朋友通過這些內容結合我的書能夠更好的理解我小說的構架和布局。

當然由於我才疏學淺,對POV也隻是粗淺的認識,在布局上難免輕重掌握不好。就如《我心永恒》故事中關於蘭若雅回憶這段,回憶偏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故事主線的發展,我對此又難以割舍,於是作為外篇存在。《月落之舞》中偏重劉文淵的視點,偏輕了蕭毅等人。不過在後續故事中在不斷糾正此類問題。

再次想說一下,是各位關注本書書友的數量讓我重新有了創作的欲望。看來隨著時間流逝,我這本書還是煥發出一定的光彩的。甚是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