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叢林中的一隻蝴蝶輕輕扇動翅膀,兩周後在大西洋彼岸有可能形成一場暴風雨?
這個推論,有沒有道理?
這個假設,對不對?
*
包子打來電話時,我正躺在沙發上,一個人瞎琢磨。
生活中的很多說辭,順著它的思路好像是這麼個理,一旦換個角度往往又覺得不對味。
比如,這個蝴蝶效應。
初聽,覺得有理。細琢磨,就不對味。
亞馬遜叢林那麼大,裏麵那麼多隻蝴蝶,究竟是其中哪一隻引發了蝴蝶效應?
如果那麼多隻僅有其中一隻產生效應的話,那麼,其它隻蝴蝶扇動翅膀時產生的效應又到了哪裏?
如果是每隻都產生效應的話,那麼多隻蝴蝶產生的效應疊加在一起,又將會引發多大的風暴?
再說,叢林裏除了蝴蝶還有蚊子、蜻蜓、蜂鳥、巨嘴鳥、金剛鸚鵡、天皇禿鷲等其它動物,它們扇動翅膀是否也會產生類似的效應……
*
我剛琢磨了一會,還沒琢磨出味,包子便打來了電話。電話接通,我剛準備張口,便聽見包子在聽筒那邊扯著嗓子問:
“幹啥了?”
*
包子是我大學舍友。因為上學時特別愛吃包子,無論是天津灌湯包還是重慶小籠包,無論是肉餡還是素餡,無論是早上晚上還是中午,隻要是包子就永遠吃不膩,隻要有包子就永遠不挑剔,因此我們給他起了個“包子”的外號。
對於這個外號,包子也有過意見,包子說:
“叫我包子也沒錯,但是,我想跟大家強調一點,除了包子其實我還愛吃餃子、餡餅,以及其他一切帶餡的。”
當時舍長是新華。新華聽包子說完,說道:
“那怎麼,往後叫你包子時候,後麵再聲明一下,還有個括號,括號裏備注‘還喜歡其它一切帶餡的’?”
包子嘿嘿一笑:
“就這吧,起碼叫起來順口。”
*
因為在一起廝混了四年,所以平時說話時兩人總是直來直去。
包子問我在幹嗎?
我說:
“躺著。”
包子聽說我在躺著,奚落道:
“牛逼了麼,竟然躺上了。鍋洗完了?碗刷完了?地墩完了?床單被罩洗完了?”
見包子調侃起了我,於是我也豪氣了起來:
“大老爺們,哪個不是發發呆、聊聊天,喝喝小酒、看看足球了。21世紀了,誰還幹家務?”
包子啪嗒啪嗒嘴,說道:
“膽肥了啊,吹牛都有模板了。”
說完,又問道:“嫂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