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初升,遠處蒼翠的峰巒披上一層淡金薄紗,暑熱之氣漸漸濃厚。四座高台上,鬥法者的火氣像是在晨曦中猛醒,場麵愈發火爆起來。
“天微派的石廣陵把玄宗的紹陽子打得吐血下台!兩人以前有過節嗎?”
“玉鼎教見空長老不敵倉元山飛蝗叟。”
“道宗和術宗也在較勁。重陽子的那口飛劍太厲害了,險些就害了術宗幾人的性命。要是當時沒收住手,恐怕……”
“莫要烏鴉嘴,小心惹下禍事。術宗在另一組又找回不少臉麵。空渺道人一劍連敗道宗五名好手。盛名之下無虛士,凝霄七子當真了得。隻是這道門內鬥,不是好兆頭。”
台上每每才有結果,轉眼就盡人皆知。羽台峰頂不時掀起混雜著諸般情緒的陣陣聲浪,而各人心思的複雜程度或許尤有過之吧。
往屆盛會上,其實也不乏各派元老甚至掌門親自下場的例子,但大多時候點到即止,有演示教導之意。今次卻不相同。各派高手互不相讓,大動肝火,場麵是夠精彩刺激,看熱鬧的賓客過足了癮,但透過這些表麵的熱鬧,心思敏銳的人不免暗暗犯起嘀咕來。
返生丹組到底是高手不多,宗師水準的成名人物更是一個也沒見出來,幾場對決雖也激烈,與別組一比,水準卻是平平。或許唯一好處就是給了眾多後輩修士大展拳腳、風光露臉的機會。
剛才結束的一場,奪命劍客阮飛最終獲勝。說起來,在煙花春潮館傾覆之夜,清輝等人見過這位天微派二代弟子中的翹楚出手,而阮飛本人對此卻不知情。當時墨石翁還與他交過手,可惜七殺迷心陣內煙霧繚繞,看不真切,再見亦不相識。以墨石翁的修為,當然夠格品頭論足,說什麼阮飛“火候未足,敗之甚易”。但在方和眼中,奪命劍客飛劍淩厲,手段老辣,是一等一難對付的敵手,便起了好勝之心,巴不得自己下一場的對手就是此人。杜荃和朱六同場較技,出師未捷,不過能夠全身而退也算幸事一樁。
等到清輝恢複氣力,從帳篷裏走出來觀戰,正趕上杜荃走下台。清輝見她精神萎頓,忙將虹映坊送來的靈藥遞過去,轉述了月華仙子的意思。杜荃遙向西南方向拜了三拜,以謝師恩,隨後服下丹藥,即見好轉。
這會兒又傳來新戰報——虹映坊初融仙子以無射鍾破了由七名玄宗二代好手聯手布下的大方七絕劍陣,布陣之人受了重傷不說,性命交修的飛劍也被鍾音震散靈性。幸虧劍基尚存,還有重煉複原的指望。杜荃聞言不喜反驚,暗想:師父性情隨和,不知被何事觸怒,竟出此重手?
辰時將至。因為爭奪返生丹的人數最少,首輪餘下的幾場午後進行,先騰出地方,給人滿為患的鬥玄圖組使用。
據說,鬥玄圖早被法宗宗主玉陽真人視為誌在必得之物,其他人不敢奢望,鬥法隻是走走過場。但這種表麵功夫,也是題中應有之義,省略不得。否則人人皆不戰而退,好說不好聽,而且有失鄭重,所以多數人選擇了佯戰而退,不外乎寒暄幾句,比劃幾式好看不中用的皮毛道術,最後拱手作別。場麵自然既無聊又做作,按青簡的批評方式就是“如同上流貴族的交際宴會,形式大過內容”。
隱藏在台下的正道公敵們索性回轉帳篷,在青簡的提議下,重又沉溺於“內容遠大過形式、有益於身心”的平民式聚餐會。流波仙子薛蓉贈給清輝的納川寶囊,此番成了儲食袋,裏麵裝來各種美食不下千斤,蔬菜瓜果、雞鴨魚肉應有盡有,都上山之前由墨石翁和青簡精心挑選,供幾人吃上七天絕對不用擔心補給上的困境。
有種說法叫“欲壑難平”,僅就食欲來說,並非如此。再大的胃袋都有漲飽的限度。桌上碗碟漸空,桌下酒壇歪斜。在費九和朱六與黴運神醫齊憲激昂的抬杠聲中,墨石翁捂著肚子蜷在椅子裏呼呼大睡。杜荃在帳內一隅打坐調息。方和擺弄著銅鏡和銅盤,陷入沉思。剩下清輝和青簡二人無事閑聊。
“我在鬥法時有所感悟,就想著趕緊整理成修煉法訣。其中艱險遠超預期。”清輝一邊說,一邊略作演示。
青簡看過後,又問了幾句,便發覺了其中門道。
“果真是大有進境,如今身上幾無半點靈氣外散,仿佛常人一般。若非見你雙瞳中神光充盈,剛才弄冰鎮梅子酒時又用了淩冰術,我還以為你功力全失了。賢弟真是修道之才,短短時日就更進一步。”
清輝搖頭道:“以前聽聞拜兄自創法訣,並沒覺得怎麼了不起。今日自己試過,方知其中艱難。勇毅、巧思、機緣,缺一不可。據薛仙子說,拜兄十五歲時已能編製修道心法,資質才華何止高我十倍。”
青簡一笑,從袖中取出一片竹簡,屈指輕彈,蕩起層層不絕的青碧色光華。這件寶物,清輝原是見過多次的,卻不解拜兄現在拿出來的用意。
“每次隻要把這竹簡貼身放置,練功時便生出不少靈感,長進也快些。”青簡手撫竹簡,嘻笑道,“本來我頂多算半個天才,有此物助佑,便成了你口中的奇才。”
這種荒唐的緣由,青簡卻說得煞有介事,清輝不得不多信了幾分。古有文士酒至半醉,下筆即如有神助;武者手持一口名劍,出招就多出幾分精妙。這都是人與物的緣法。隻是仔細分辨起來,裏麵有些微差別。比如文人飲酒,純屬個人喜好,喝的痛快了,文思泉湧。但換成個胸中無墨之人,縱然暢飲千斛,不過換得一場宿醉罷了。可見,美酒和詩文之間未必有什麼直接關聯。而武者得到名劍,便如虎添翼,則是另一番道理——所謂先“利其器”而致“善其事”。名劍與武功之間的聯係要實在得多。再如絕代舞者與霓裳羽衣相映生輝,成為傳世佳作,恐怕又有一番道理在。
這片竹簡對於拜兄而言,到底更近於那種情況呢?清輝在心中發出這樣的疑問。疑問歸疑問,但眼下清輝自己麻煩一大堆,全力以赴都嫌手腳不夠用了,哪有心思分心旁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