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略》多引“軍識”的用兵之法來闡述自己的思想。此外,《三略》中雜有《索書 原始章》的內容。《索書》的文體雖是散文,但結構嚴謹,前後排比,上下對仗,字句錘鍛,言簡意賅。
《三略》與《素書》的內容不一樣。《三略》雖也論政,但主要講的是任賢擒敵、馭將統眾、強兵戰勝之術。《素書》始講明盛衰之道,通成敗之數,審治亂之勢,終則兼修身、齊家、治國之道。《三略》重“略”,《索書》“韜”、“略”兼備。“略”是指策略,“韜”是指事物動機的前因內涵。換句話說,“略”是指計謀,“韜”是指事物的本質內涵。如《崇書》第二章所說“德足以懷遠”雲雲,意即,使人心悅誠服的動機,是韜含在“德足”之中。既此,欲想要求人們悅服,必須有德,不然,適得其反,致使人憎之恨之,其結果事與願違。###《黃石公素書》原文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惠側隱之心,以遂其生成;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
賢人君子,明乎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垂於後代。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才足以鑒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廉可以使分財,此人之豪電;
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苟免,見利而不苟得,此人之傑也。
求人之誌章第三
絕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損惡,所以禳過;貶酒闕色,所以無汙;避嫌遠疑,所以不誤;博學切問,所以廣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儉謙約,所以自守;深計遠慮,所以不窮;親
仁友直,所以扶顛;近恕篤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濟 務;癉惡斥讒,所以止亂;推古驗今,所以不惑;先揆後度,所以應卒;設變致權,所以解結;括囊順會,所以無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終。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誌心篤行之術;長莫長於博謀;安莫安於忍辱;先奠先於修德;樂莫樂於好善;神莫神於至誠;明奠明於體物;吉莫吉於知足;苦莫苦於多願;悲莫悲於精敞;病莫病於無常;短莫短於苟得;幽莫幽於貪鄙;孤莫孤於自恃;危莫危於任疑;敗莫敗於多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