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周的漢子聞言才忿忿地坐下,那人又道:“咱們還不都是接了英雄帖才來這裏湊熱鬧,如果會沒開成自己反倒先惹了一身麻煩,那還不如回老家算了。”
唐仁心道:“英雄帖?不知是什麼事,不過這二位看起來似乎也不像是英雄的樣子。”
周姓漢子道:“溫兄,你可知道龍掌門這次為何大發英雄帖?”
姓溫的道:“周兄你有所不知,聽說泰山派一個月前收到一封戰帖,署名為魔蘭教,上麵指明要泰山劍派在一個月之內交出鎮山之寶‘龍淵劍’,和‘泰山劍譜’,否則就要殺得泰山派上下寸草不生、雞犬不留,魔教複出茲事體大,所以龍掌門才以飛鴿傳書給各大門派,並廣發英雄帖,力邀正道之士齊聚泰山共商對策。”
周姓漢子道:“二十幾年前四少在烏山頂上大敗魔教十大高手,又攻入魔教總壇,誅殺教主盧淵博,早將魔教連根拔起,魔教氣數已盡,哪有可能重出江湖,我看泰山派龍掌門恐怕是為人所蒙騙了。”
姓溫的道:“話可不能這樣說,周兄你可知道這一年來武林中接連發生了數件無頭公案,如丐幫被襲,已損失好幾個分舵,還有武當天地二劍遭人圍攻,受了重傷,顯然有極大的勢力正在幕後操控。”
周姓漢子沉默好一會兒才開口道:“既然如此,我們還上泰山作啥?最好有多遠就躲多遠,我周重山可還不想死咧。”
姓溫的失笑道:“周兄不必過急,咱倆上泰山去又不一定非出手不可,不妨先躲在旁伺機而動,看看能不能渾水摸魚,有些便宜可揀,一看情勢不對,腳底抹油便先打道回府,我溫承祐的頭顱可比你項上那顆渾球貴得多。”
周重山道:“胡扯!”兩人嘻笑怒罵,又行起酒令。
唐仁在旁凝神聽了好一會兒,心道:“我若要救吳長老便非得先找到魔教不可,既然他們來到泰山,那我不妨一並去等好了。”結了酒錢又往北行去。
這一路多崎嶇不平,極是難走,過了二日方到泰山山峰之下,離泰山大會已經不到一日,一路上各幫人馬聚集,九大門派中除去海南劍派因路途遙遠沒來之外,大都派了門下得意弟子前來馳援,五嶽劍派與泰山同氣連枝,援手眾多,另外少林寺派了戒律院四大護法,武當遣來第二代弟子中赫赫有名的武當三子前來助陣,丐幫因事關副幫主及吳長老疑案,更是從各分舵中調集菁英好手來此,唐仁更聽說武林人稱“一日、二聖、三神龍”中的人龍,鞭神須化疑也將趕上山來,頓時將泰山附近一帶弄得亂哄哄一片。
唐仁於前一日睡好睡,養足精神,次日一大清早便整理好行裝,往山上行去。
泰山為五嶽中之東嶽,山勢陡峭峻奇,景色極其雄偉,尤以泰山觀日一景最為稱著,日觀峰上有一絕壁上之探海石,相傳泰山派祖師即在此觀日出而得悟“泰山劍法”,可見景色一般。
唐仁行了不久便到了登山第一隘口“紅門”,此地共有三處牌坊,原是清靜幽美之處,但此日欲登山者極眾,全然失去了幽靜的氣氛,唐仁也無暇細看,便拾共七千五百級的石階而上,過了中天門便到回馬嶺,泰山派早已派遣數十弟子此處供應茶水待客。
唐仁略事休息之後又往上去,武林群豪人數漸少,已不似山下的嘈雜、擁擠,走了許久忽見路旁有五株巨鬆,高度均達數丈,寬廣尤甚,古峻雄奇,枝葉蔓飛,正是聞名的五大夫鬆,唐仁瞧它枝葉開朗、疏落有致,正如泰山的五大夫劍法中大開大合、直來直往的劍路,心中不禁讚歎。
漸至山頂,先到的武林群雄已不在少數,等到了大觀峰時,頂上擁聚的武林人士不下千人,加上尚未上山的全部加起來至少在三千人之上,唐仁也暗暗咋舌。
過了一個時辰,眾人漸都上山,因為人數過多,有的不得不被安排到大觀峰的山坡之下,眾人你推我擠,不時有叫罵聲傳出。
又過了一會兒忽有鼓聲響起,眾人一聽便逐漸安靜下來,數千人的會場竟成了鴉雀無聲,這時自人群中步出一人,身著長袍,腰佩寶劍,腳步雍容大度,緩緩步上一方巨岩,讓眾人都能望見他,這人正是泰山派掌門龍承豪,隨後的就是少林四大護法,武當三子亦在一旁。
龍承豪居高臨下俯視眾人,緩緩開口:“多謝諸位英雄前來為我泰山派助拳。”又道:
“龍某今日邀各位來此,主要目的大家自然都很清楚,但其中細節卻還有向各位詳加說明的必要。”
他見大家屏息以待,正專注地傾聽,又提高了聲調道:“大約一個月之前,本派一名弟子遭人狙殺,在其屍首上發現一封自稱為魔蘭教複出,向我等正道人士發下之戰書。”
他自背後取出一封信,上麵果有血色印染的痕跡,展開朗讀道:“龍掌門鈞鑒:素聞貴派龍淵劍及泰山劍法極負盛名,本教欲借一用,特向貴派告知,如貴派自願將上述二者獻出自是上上之策,否則一旦本教殺上泰山,泰山一派未免要血流成河,人雲:識時務者為俊傑,龍掌門為人中之龍,必能明白個中道理,下個月十八日午時,我等將親赴大觀峰登門拜訪。”
他一念完下麵立時有人大罵:“什麼魔蘭神教?簡直是狗屁!”眾人議論紛紛,場麵大亂。
龍承豪道:“諸位暫且稍安勿躁。”他這句話聽似平和,其實己暗中使上內力,聲音滾滾傳出,刹時將喧鬧之聲盡皆蓋住,果不愧為一派掌門。
龍承豪續道:“自本派接獲戰書後,本派弟子一離泰山主峰隨即離奇死亡,對方顯然欲將本派困於泰山之上,一網成擒,敝派不得不以飛鴿傳書與少林不動大師連絡,經他許可以不動大師及龍某之名義發出英雄帖,廣邀武林同道前來助陣,一來可防魔教果真大舉來犯時,泰山派不至勢單力薄,難以招架,二來也可探探魔教虛實,若真是魔教重現江湖,我等更非早謀對策不可。”
唐仁心道:“這些人怎還不太相信魔教早已複出?而且勢力還大得很,以目前峰上群豪之力恐猶難抵擋魔教全力一擊,更何況這些人彼此勾心鬥角,簡直如一盤散沙,根本是烏合之眾。”
龍承豪道:“現下離午時尚有三刻,”他解下佩劍,又自懷中取出一本書道:“此劍及此書便是龍淵劍及泰山劍譜,魔教若欲自龍某人手中取去,除非是龍某身亡,否則休想!”
峰下諸人個個專注地看著龍承豪手中看似平凡無奇的一劍一書,臉上不由得流露出豔羨之色。
過了一會兒,午時逐漸逼近,氣氛更形凝重,峰腳下有一些膽小怕事之人開始打退堂鼓,悄悄朝山下溜去,另有一批人見勢如此,不願蹚這渾水,也跟著紛紛下,頓時便散去五、六百人。
又過了一會兒,龍承豪道:“還剩半刻!”
這時峰下一人忽然大吼:“喂!兄弟們,咱們家中大都是有妻有子的,何苦為了泰山派來此受死?他們的存亡幹我屁事?再不走就遲了。”
頓時有一群人低聲應和,這些人也不怕招人醒目,動作更快,有些人本尚自猶豫不決,但看眼下情勢似是走人的多留的人少,見風轉舵,極識時務的跟著離開。
唐仁瞧瞧留在峰上的已不滿千人,除去五嶽劍派的人沒有離開,及丐幫弟子全部留下之外,其他武林人士前來助拳的隻餘三、四百人之譜。
龍承豪這時也不免略顯憂,色隻有少林四大護法猶垂首默頌佛號,似乎對眼前之事視而不見,完全不為所動。
唐仁心道:“不對!現在峰上雖然隻剩不到千人,但若魔蘭教如果傾巢而來,必先與方才下山那堆人大打出手,混戰之後魔教縱然能夠大獲全勝,也絕討不了什麼便宜,但若隻派小股人馬潛上山來,似又不能勝過峰山諸人。”
想著,龍承豪又道:“午時了!”當場氣氛頓時凝重起來,但四下望去哪有魔教的影子?
忽然有一名白發老者幹咳一聲,自人群中走出道:“龍掌門……”
他一出現,有人失聲道:“慕容是誰!”此言一出,眾人齊皆騷動。
慕容是誰乃江南慕容世家的門主,也是江南武林中最神秘的人物,沒想到竟在此出現。
龍承豪喜道:“不知慕容門主前來,未克遠迎,還請恕罪。”
慕容是誰搖頭笑道:“錯了,龍掌門誤會老朽的來意。”
龍承豪一楞道:“這話從何說起?”
慕容是誰冷笑道:“老朽今日來此主要是勸龍掌門切莫與神教作對,請將寶劍及劍譜乖乖交與在下帶走。”
眾人聞言大感意外,人群中忽有人怒罵:“慕容家恬不知恥,竟與魔教為伍,當令武林蒙羞……”
慕容是誰回頭一望,那人立即噤聲,慕容是誰目光有如利刃般掃過人群,複回頭道:
“龍掌門可是答應了?”
龍承豪見此變卦,氣得須發直豎,怒叱:“慕容是誰,想不到你堂堂慕容世家竟會做出如此勺當,我當真是瞎了眼珠,認不清你的真麵目。”
慕容是誰喜怒不形於色,淡淡地道:“認出也好,認不出也罷,反正今日之事終需一個了結。”
他一說完,龍承豪料他必將出手,遂蓄勢以待,盡管如此,但慕容是誰的身法委實太快,如輕煙一閃,便已掠上巨岩。
龍承豪暗暗心驚,連忙拔劍,一刺向慕容是誰的小腹,劍至中途時劍鋒微震,化開成二道劍影,正是泰山劍法中的精要絕招“梅開二度”。
慕容是誰不愧為武林名家,絕非浪得虛名之輩,見此雷霆般的攻勢仍是處變不驚,隻是淡淡地道:“龍掌門?你若執意要動手那可就失策了。”
不知慕容是誰如何動作,忽見他手中擎住一條全身烏金,長達八尺的軟鞭,一卷幻起漫天烏影蓋住龍承豪的長劍,刹那間鞭梢鬥直,閃電般鏢向龍承豪的咽喉,速度之快簡直匪夷所思。
但龍承豪也非等閑之輩,劍身一轉,劍鋒往鞭上一拍,微不容發間將長鞭震開,內力之強果然不凡。
慕容是誰道:“好一個‘一拍兩散’,使得好!”長鞭依舊舞起漫天鞭影,龍承豪隻覺長鞭似乎同時指向自己好幾處破綻,一時不知如何應付,不由得退了一步,慕容是誰的鞭勢又一變,忽然鞭影一聚,凝成一道長線疾刺向龍承豪,龍承豪隻能再向後掠三步,手中劍舞得密不透風,勉強擋過慕容是誰這一輪的攻勢。
慕容是誰臉上冷笑依舊,手中軟鞭卻沒有停下,節節住逼,又遞了三招,龍承豪一不留神後腳踏了個空,心中暗道不妙,慕容是誰見機不可失,一鞭挾著萬鈞之力,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劈下來,龍承豪來不再退,咬一牙一招“舉案齊眉”往上擋去,“喀”一聲龍淵劍竟中斷為二。
這下變化不禁讓慕容是誰嚇了一大跳,幾乎說不出話來,龍承豪趁他一怔之際右手往懷中一探,又取出一柄長僅二尺半的小劍,隻見劍鞘上雕了一條遊龍,張牙舞爪好不威猛,劍身一出,“錚!”地一聲龍吟,清越響亮,暗藏無限殺機,慕容是誰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才是正的龍淵劍。
慕容是誰忿忿道:“泰山派原來竟是下三濫的膿包,居然搞這種小人技倆。”揮鞭又上。
龍承豪道:“對付你這種無恥之徒,哪有什麼技倆不技倆的。”
他有寶劍在手膽氣立生,隻見金光閃閃中劍氣洋溢,慕容是誰畏他劍利,手中長鞭隻在外圍處舞動,不敢逼至中宮位置,如此一來原本勝負之勢頓時逆轉,隻守不攻,慕容是誰漸落下風。
忽然龍承豪一劍往慕容是誰疾刺,慕容是誰正回鞭急擋時,龍承豪的劍勢已改,原來竟是虛招,龍淵劍幻出一團光輪削向慕容是誰左腹,慕容是誰原可以一招“蕭史乘龍”輕易擋住,但這樣一來隻要龍淵劍微偏便可將他長鞭削斷,無奈之下隻有後退一步,這是兩人過招以來,慕容是誰第一次後退。
龍承豪似早料到他會如此變招,待慕容是誰退勢已發之時,龍淵劍光芒倏黯,出乎意料地反向橫斬,將慕容是誰的長鞭斬斷。
這招“三弄潮影”一氣嗬成,果然一招見效,峰上諸人立時大聲喝采起來。
慕容是誰臉上笑容頓斂,自背後解下一柄長劍,拋去劍鞘,劍尖朝右微垂,正與龍承豪對峙。
龍承豪神色凝重,他知慕容世家最負盛名的“隨風舞柳劍”,共三百七十一招,每招含七到十個變化,極盡繁雜之能事,若練到精妙之處,在盞茶功夫內便可使完,劍速之快可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