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中人道:“小子,你這幾下擋得不是很好,要是我想下煞手,你早死上千百次了。”
一指刺向唐仁天突穴。
天突穴乃人身十二大死穴之一,隻要被輕輕一點,就算不使上半分內力,也非受重傷不可,唐仁雖瞧出他指上尚留餘勁未發,並無奪命之意,但也不敢冒險一試,手一翻“如封似擋”橫架。
屋中之人不屑地“哼”了一聲,手指乍翻,卻是改點心坎穴,出手竟隨心所欲,變招極是快捷。
唐仁這下再也擋不住,心急間用出石室秘笈的功夫,他曾學過三招“鐵筒三式”,初學時嫌它名稱不雅,兼且隻守不攻,也不合乎自己性情,所以學時甚是馬虎,這下卻是用來救命,自然顧不了那麼多。
隻見唐仁手掌向下一翻,恰恰擋住急戳而來的一指,屋中人微微發出“咦”地一聲,手指一蕩化成數道指影分襲唐仁,卻又給唐仁一一擋過。
屋中人顯然楞了一下,又隨即十指齊出,如狂風驟雨般不知同時間內出了多少指,指勁破空聲“嘶嘶”急響。
可是唐仁眼觀鼻,鼻觀心,任他千招式,自己仍是同一招數,輕易將攻勢一一化解開來。
那人猛地收指道:“好小子,果然不錯,再試試我一招。”又是一指刺來,與方才不同的是這一指速度並不快,但指上的勁道卻極可怕,有如高山上將融之雪水,將崩之巨岩,有一觸即發的氣勢。
這一指緩緩捺出,唐仁頓覺壓力大增,但他仍是信心不變,同樣一招遞出,屋中人手指刺到唐仁身前一尺處就再也無法前進半分,屋中人忽然清嘯一聲,聲震天地,將屋外池塘的水都震起片片漣漪。
隻見他手指才略收回,指勢忽又暴起,不知點向唐仁渾身上下多少穴道,速度之快更勝剛才。
唐仁見他指勁似像是雲南段氏一派的“一陽指勁”,但不僅具其剛毅,另外還帶有一股豪放粗獷的自然意味,唐仁不願被眼前亂影所迷惑,索性閉上雙眼,同樣一招送出。
就如夏日午後的陣雨般,奇跡似的漫天指影在唐仁平平凡凡的一招下仕都發揮不了作用,刹時間全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屋中人長歎一聲,良久道:“長江後浪推前浪,看來我是真的不得不服老,少年人,你就進來吧!”
唐仁一步跨入屋內,隻見木桌、木椅、木床,擺設極其簡陋,床上坐著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
唐仁上前拱手道:“晚輩唐仁見過前輩。”
老者目中精光大盛,問道:“聽你口音,又是姓唐,似是蜀中唐門之人,但方才我試你武功之時卻又不像,反似江南空手世家一脈,但自南偷淩忍大俠退隱江湖之後,空手世家從此凋零,早不再涉足武林,你的身世究竟如何倒引起老夫的好奇,不知能否告知?”
此事當真一言難盡,唐仁費了好一番唇舌才將自己與淩忍間的關係及其中種種前因後果交代清楚,不過還是特意隱去在魔蘭教山洞中發現秘笈一節。
老者點點頭,緩緩道:“原來是名家之後,難怪能夠穿過‘移星換日’陣法,又能僅以一招便抵禦老夫‘巨陽指’,技不如人,當真要甘拜下風。”這“移星換日”陣法及“巨陽指”向來是老者最引以自傲的兩項絕技,如今卻遭唐仁輕易破解,言語間不免有著無限感慨。
唐仁不忍見他頹喪之情,歉然道:“晚輩誤闖林中實是另有緣由,並非故意冒犯,而且能到這裏也並非晚輩能力所致。”
老者忍不住要追問:“哦?難道另有高人指點不成?”又搖搖頭道:“不可能,我功力再不繼,也不會讓人接近到十丈之內尚無察覺,天下絕對沒人能有這樣功力。”
唐仁心想:“天下多是能人異士,你這話也未免太自負。”不過不願傷他自尊心,還是將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地講了一遍。
老者聞言大笑道:“原來如此,我就說嘛,我這‘移星換日’能惑人智、蒙人靈性,豈能輕被視穿?動物它無智無性,自然不受影響,也就困不了它了,不過你居然能想到這種方法,倒是出乎老夫意料之外,不錯,聰明!”
唐仁心想:“連一隻區區的小兔子都困不住,那這陣式還有什麼用呢?”但嘴上卻道:
“前輩過獎了。請問前輩名號如何稱呼?”
老者道:“老夫從前的名號威鎮江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因故在歸隱此十餘年,現在大約不再有人提起過,說出來你也不會知道的。”言下不勝悵惘。
唐仁心念一動,腦中浮現一個人名,麵對老者道:“晚輩對江湖掌故略知一二,說不定能猜出前輩名諱。”
老者道:“喔?口氣倒不小,你倒是猜上一猜呀!”
唐仁搖著頭道:“我心中已有一些頭緒,晚輩鬥膽,還望前輩賜招,三招之後晚輩若能自其中得到線索,自當更有把握。”
老者哈哈大笑:“有趣!真有趣!小子,你就這麼篤定?”
唐仁豪氣幹雲道:“前輩不妨一試,不過……”
老者問:“不過怎樣?”
唐仁道:“不過前輩必須使用往日成名絕活,晚輩才有蛛絲馬跡可尋。”
老者點頭道:“好極了,老夫生平最愛使劍,卻已有十二年未動劍,劍法想必進步不少,現下正好拿你來試試。”
唐仁心道:“我猜的沒錯,他果然是位用劍高手,但是奇了?十二年未動劍,劍法荒廢至此,哪會進步不少?莫非他獨居久了,腦筋變糊塗啦?”
老者自壁上取下一柄劍,上麵青苔累累,不知多久未曾碰過,十二年未動劍,看來果非虛言。
老者道:“來吧!且讓老夫看你劍法深淺。”
唐仁心中猶豫,無論如何對方總是前輩耆宿,自己若拿出石室寶劍,這魔教遺物若被認出來,恐怕要另生事端,可是如果用龍淵劍,因劍身奇特,又是武林十大名劍之一,被認出的可能性更高,自己若要解釋隻有徒費唇舌,當下略顯遲疑,不知如何是好。
老者見唐仁猶疑難決,還道他突萌畏誌,臨陣退縮,便將手中之劍擲交給他,自己自床畔取出一柄數尺長的竹竿道:“別怕,我們切磋武藝,隻是點到為止,絕不會失手傷了你的。”
唐仁一劍在手,心中豪氣頓發道:“那麼晚輩就放肆了!”
老者也不擺架勢,依舊穩坐在床上,右手將竹竿隨便一握,在胸前一盤,舞出一道昏黃的光圈,道:“小子,這招你如何破?”
唐仁大感意外,沒想到他竟是如此試法,便道:“晚輩這招不知管不管用,還請前輩多多指教!”為避免斬斷老者手中的竹竿,唐仁劍身不出鞘便一招刺出,正是飄花劍法中的
“殘紅點點”,數道寒星盡往昏黃的光圈中心投入。
老者道:“嗯!這招還不錯。”竹竿倒翻將唐仁長劍壓住,猛一喝道:“撒手!”便要將唐仁長劍震脫,豈知唐仁這招留有後勢,忽地長劍一翻反將竹竿壓住,老者本正運勁,這下卻給唐仁藉力打力,反而一個握不住,竹竿落下地來。
兩人甫一交手,老者大意之下一招便落敗,頻麵可掛不住,右手淩空一抓,竹竿又被吸回手中。
唐仁本要道聲“僥幸”,老者卻已喝道:“注意了,第二招來啦!”隻見竹竿直直刺出,恰與臂成一直線,問唐仁:“此招你又如何破解?”
唐仁心中大奇,老者此劍招不成招,蓄勢待發,似隨時可自各方位襲來,卻又穩如泰山,沒有一絲出招前應有的跡象,簡直令人摸不著頭緒,防不勝防,完全不知要從何應付?武當的太極劍法雖講究“以靜製動”的道理,但也沒有這種紋風不動的招式。
苦思半晌依舊毫無頭緒,唐仁早已累得滿頭大汗,心道:“本以為與他過招,諒他自恃前輩身份不致出手傷我,所以才會大膽要求與他試上一試,誰知這種比法更是令人傷神,唉!難道此招當真無法可解?”
忽然腦中靈光乍現,想起慕容隨風砍斷龍承豪手臂的一招,頓時大悟,心道:“是了!”記起石室秘笈中的“劍意訣”曾記載:“劍意一訣,出劍無形,但憑心念運轉,欲破其劍須視對方劍上所帶何意而定,故極樂之劍即以極悲擋之,若極苦則以極怒禦之,以意對意,方能取勝……”
唐仁仔細一瞧,果見劍勢不重形式而重劍意,整支竹竿外形看似平凡,其中卻隱含著一股極為狂傲之氣,心念一動劍便收回,橫引當頸狀若自刎,卻以劍鋒遙對竿尖,垂首低頭,眼簾微閉,道:“前輩,您看這招如何?”
老者心中訝異大盛,他以自身狂傲之氣傾注於竿身,唐仁卻以自卑自憐意回應,自己若貿然出劍,定為唐仁氣劫所牽動,屆時傲劍便不為傲劍了。
當下大起敬佩之意,竹竿回豎麵前,改向唐仁稱道:“小兄弟,好極了,你瞧這招如何?”
唐仁既已茅塞頓開,自不再受任何招式外形所滯,對方以劍意出題,自己自然當以劍意相抗,心中回想起石室秘笈中的“劍意訣”,此訣共僅五百九十二字,初讀時十中了解不到三成,實因其中內容過於深妙難解之故,結果反覆讀了十來遍後,居然在不知覺中將整篇文章背了下來,如今又在心頭緩緩流過。
劍訣中開宗明義記道:“劍之道首重劍意,劍意何在?存乎一心;劍意何得?”靈台空明返神自觀,……如何靈台空明?如何返神自觀?一在修心,二在養氣,修心之道何在?……”
唐仁一麵默誦,一麵仔細觀察眼前這一招,二相領悟,果然以前窒礙難通之處,盡皆了然於胸,如此再反覆映證一遍,當下已有通盤了解,至此他的劍法已另一個境界,隻覺無限神奇,並大歎昔日之愚。
唐仁長劍隨意一擺,朝上虛空刺出,道:“這樣如何?”老者瞧不出其中道理,楞了一下。
唐仁淡然一笑,劍反下垂,露出胸腹一大片漏洞,問道:“這又如何?”
老者答不話來,唐仁雙手握劍,高舉過頭,狀似焚香祝禱之勢,兩腳微分,道:“還有這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