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1 / 3)

李老師在講台上講,學生們在下麵聚精會神地聽,大家都覺得這樣學習並理解漢語,既生動有趣,又容易記住。隻聽他繼續說:“下麵我給大家講兩個故事。”他在黑板一角寫下“好”字,轉過身說:“你們看這個字,據說孔子當年造了許多字,當然漢字並非全由他造的,隻是相對而言,他創造的多一些而已。在發明人們當時口頭上常說的‘好’字時,孔子犯難了,他怎麼想也想不出如何寫這個‘好’字。他在自家的宅樓上,從書房轉到陽台,再從陽台回到書房,費盡腦汁,苦思冥想,思索不出能準確表達‘好’的合適的字。突然,他從陽台上看見自己將要成親的兒子和他的未婚妻手拉著手,恩恩愛愛地走進院子,兩人的親熱情景啟發了他,他的靈感便來了,認為一兒一女在一起如此高興,豈不就是‘好’?於是,這個字也就造出來了。”講完,他又在黑板上寫了“酒”字,然後問“還有,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人們喝的酒是誰首先發明出來的?”有幾個學生大聲說:“是杜康!”“對,你們說對啦,正是杜康。那麼我要問,‘酒’這個字是誰造的?”沒有一個學生知道。他接著說:“其實,這個字也是杜康自己寫出來的。這裏有一個故事:據說當年杜康是朝廷裏的一個糧官,專門負責管理倉庫裏的糧食。有一年,中原一帶遇到下雨,連綿陰雨持續了兩個月。大家想想,古代沒有塑料、水泥之類防雨材料,糧倉的頂部都是磚瓦、草木封頂,遇到大雨,下幾天無所謂,但時間一長,雨水就會滲入倉內,貯存的糧食很快會發黴腐爛。杜康見倉庫中的糧食開始變壞,而陰雨仍下個不停,他看著心急沒辦法,隻能在糧倉的周圍轉來轉去,心裏想著這麼多糧食腐壞,自己沒法向朝廷交待。這時,他發現倉庫門下流出一股水,伴隨著散發出來的一股醇香味道。杜康心裏更加著急,知道這是糧食發黴變壞以後流出的水,就非常可惜地捧起來喝了幾口,心中在乞求上蒼保佑,禱告玉皇大帝發慈悲,止住連綿陰雨,保護這麼多糧食不要腐壞。當然,他乞求的神仙並沒有出現,而他自己卻昏昏然躺倒睡去了。在睡夢中,他見到了玉皇大帝對他說:‘杜康先生,你不用著急,糧食變壞沒關係。你剛才喝下去的這種水和糧食的作用一樣,它是糧食的精華,你把它利用起來,同樣可以滿足人們食用。但是你必須給裏麵加上三滴人的血才更好喝。’杜康問:‘怎麼加法?’玉皇大帝說:‘在你醒來後的第九天下午酉時,這裏會來三個人,你讓他們每人給這水裏滴上一點血就可以啦。’不一會兒,杜康醒來了,回想起夢中玉皇大帝對他說的話,耳邊記憶猶新。他對這話半信半疑,但也沒有其它的好辦法,古代人都相信神鬼,他隻好照著玉皇大帝的話去做。第九天,他等候在倉庫門口,酉時,果然見一個秀才從門前經過,杜康上前鞠躬攔住他,把糧食變壞、玉皇大帝在夢中交待的話對他講了一遍。秀才一聽,說這是一件大好事,二話不說,就同意把自己的手指劃破,給那水裏滴了一滴血,離開了。杜康又等了一陣子,見一個武士腰佩大刀,大搖大擺地向這邊走來,他上前把該說的話又說了一遍,武士很講義氣,也是二話沒講,撥出自己的腰刀,割破手指,往水中滴了一滴血,才沿路而去。杜康繼續等,等不見第三個人來,卻隻見遠處有個傻瓜在探頭探腦地向這邊張望。他見他鬼鬼祟祟的樣子,沒有理他。又等了一陣子,眼看酉時將過,仍然沒有人來,隻有那個傻瓜搖頭晃腦地轉著。杜康心想,就是他吧,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將傻瓜提過來,劃破他的手指,向水中滴了一點兒血,放他離去。他把溶有三個人血的這種水捧起來再喝了一口,覺得味道果然好極了。於是,他把所有腐爛的糧食都做成這種水,發給廣大軍民們。杜康最後想,這種東西造了出來,給它起個什麼名字呢?他想,這是酉時發明的,有個酉字,裏麵滴了三滴人的血,三點水有了,那麼這個字叫什麼呢?他又想起玉皇大帝囑咐他等到第九天,幹脆就叫它‘酒’吧,這樣,一個字又造成了。”李昌慶講完故事,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領會了漢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寓意不凡。

最後,李老師說:“同學們,你們一定要學好漢語、掌握漢語、精通漢語,語言是基礎,隻有熟悉語言,才能加深對其它所有知識的理解。語言學得越精,那麼你們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理解能力會越強,否則,你們學不好其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