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傑把兩張口供交給紀曉嵐,紀曉嵐展開一看頻頻頷首,誇獎了英傑幾句,留下其中一張。這一張的內容是:相爺和珅命我來到烏魯木齊謁見辦事大臣,傳令密意惡對紀曉嵐,敦促大臣讒奏紀曉嵐圖謀不軌,俟皇上賜流犯紀曉嵐老死邊塞……
回到大衙後院的臨時住房,他把所見所疑告訴了孟劍秋和英傑。三人展開討論,各抒己見。雖然說不清內中所包含的具體秘密,但大致的看法是一致的,即那人的突然出現值得懷疑,而且看情形很可能是尾隨而來的,其用意也很可能與紀曉嵐有關,所以,他們商討著如何探密的辦法。
英傑提議由紀曉嵐直接問辦事大臣,說破真相,免受蒙蔽。
孟劍秋提出暗中劫持那詭秘的陌生人,摸清真相。
紀曉嵐搖搖頭,否定了他二人的做法。他說:“我畢竟是被流放而來的犯人,雖說皇上暗中庇護,但眼前仍是戴罪效力之人,不可過於展露鋒芒,成為眾矢之的。為人處事應當謹慎小心,謙恭有禮,千萬不能授人以柄。”
英傑說:“學士顧慮的有道理。但也不可太過拘謹。依我看,孟師兄的辦法是可行的,就讓我暗中探密吧!”
紀曉嵐沉思有頃,說:“我看此人今晚會去辦事大臣的府宅,這是為官者的慣例,很可能送禮通融一番。我想你不妨喬裝打扮,暗中盯住那人,如果一旦發現他夜入大臣之府,你可潛進竊聽,看此人有何言行,等探清了他的動機,我們再采取對付的辦法,你們看如何?”
二人同意紀曉嵐的決定。當夜,英傑改裝後,戴上麵具,潛入那人的住宅觀察動靜。不久,那人出宅徑直走向大臣的宅第。
過了一會兒,英傑估計那人正與大臣談論之際,便從後牆躍入,看到大臣房間燭光閃爍,便悄悄繞過巡夜之人,潛伏在大臣房外的窗下。
他用手指蘸上口水,悄悄捅破窗紙,看到大臣與一個中年武官密談著。那武官打扮的人從懷裏掏出一個小匣,打開放在桌上,說:“這是和大人酬勞大臣的一根親筆玉條。他說讓大臣務必在監管紀曉嵐犯臣時暗中配合,以死囚之罪看待,不給他以功贖罪的機會,設法用不軌之行的奏本說動皇上,賜他以玦旨,永不得返回京城,老死邊塞。”
辦事大臣麵色微變,沉思了一下,說:“既然和大人命我如此,我定然照辦。但不知皇上的旨意是什麼?”
武官斷然說:“皇上的旨意你不必考慮,和大人之言自然是皇上的心聲。你盡管放心好了……”
英傑聽到這裏,心中業已明白,立即潛向後牆一躍而出,報告了紀曉嵐和孟劍秋,二人聽後十分震驚。
紀曉嵐一邊手拿煙袋鍋不停地吸著,一邊沉思起來。孟劍秋和英傑大罵和珅心狠手辣,形同鬼蜮。
紀曉嵐漏言泄密的原因在於奸相和珅的偵探密告。事發之際,和珅尚未得勢,也未得相位,但他憑借他的高祖裏加何納的顯赫功勳,得到乾隆皇帝的重用,成為掌管皇帝和皇後車輦儀仗的金鑾侍衛,伺機攀上龍鳳高枝,以求相位得坐。由於他為人詭詐,耳目甚眾,在鹽案虧空查抄上又立大功,不久便坐上相位。在查抄鹽案中,紀曉嵐的姻親盧見曾被判為死罪待絞,後病死在牢獄,牽連到不少達官顯貴,皆被治罪流放。和珅恐怕這些人會成為他的後患,特別是素與乾隆皇帝有深交的紀曉嵐,更令他不安。為了消除後顧之憂,達到除患務盡的目的,才派武官敦促辦事大臣惡待紀曉嵐。
紀曉嵐當機立斷,采取後發製人的大膽措施。
紀曉嵐把想好的妙策說給孟劍秋和英傑,二人立刻舒展了眉頭,認為這是以正壓邪、掃除羈絆的惟一辦法。
英傑仍然裝扮為夜行人,暗中盯住那武官不放。兩日後的夜晚,難禁淫欲的武官來到一家青樓妓館,經老鴇的引見,進入名妓聞香嬌的房間,掏出兩錠白銀,放在香案上,然後與這妓女魚水盡歡。
英傑估計時間差不多了,便潛入後樓,從捅開的窗紙吹進迷魂香,把床上的男女迷倒,然後推窗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