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為防備杜開先密派耳目監視武小燕的行蹤,所以,再沒讓武小燕留在他家,給武小燕另外找了一個秘密住所。白天武小燕足不出戶,在家讀書練功,一到晚上又悄悄潛回英傑的住房,倆人談情說愛,顯得無比親昵。杜開先把詩匣交給他在京都的上司,那上司如獲至寶,心想這下可立了大功……
這一天的夜裏,紀曉嵐把孟劍秋叫進自己的書房,耳語一番,分開坐下來。紀曉嵐不停地隨口胡亂朗誦著詩,武小燕借口送茶水,進到紀曉嵐的書房,殷勤地給他們二人斟茶倒水,偷眼看到書案上放著一個黑色的木匣,裏麵放著詩稿。
紀曉嵐見武小燕倒水,故意從匣中取兩頁詩稿讓孟劍秋過目。孟劍秋看完後搖著頭不說話。武小燕發覺他不放心自己,便磨蹭到房外偷聽。
孟劍秋故意大聲說:“你這詩暗罵朝廷,譏諷皇上,如果被皇上察覺,如何了得。我看你趕快燒了它。”
紀曉嵐說:“不!這都是我的親身感受,不能銷毀。天高皇帝遠,他怎能發覺?我存在書匣裏,日後定會大有用處的。燒了多可惜。”
武小燕聽得真切,急忙悄無聲息地離去了。紀曉嵐又吟誦了一會兒詩,和孟劍秋說了幾句閑話,孟劍秋便出門回到自己的房裏睡覺了。
到了半夜,天色漆黑,萬籟俱寂。武小燕悄悄走出房門,來到紀曉嵐的臥室窗下,捅開窗紙,吹進迷魂香。然後又聽了一下動靜,覺得紀曉嵐已被迷倒,便四下一望,來到書房窗下,悄悄推開窗戶,縱身躍入,在書房裏翻找起來。
此時有一條人影暗伏在窗外的牆邊,靜觀裏麵的動靜。不多一會兒,武小燕從書櫃裏找出那個木匣,從窗戶一躍而出。
武小燕身子剛一落地,那窗外暗伏的人立即一掌打向武小燕的肩頭。那人心想:這一掌非把你打倒不可。
可是他想錯了,武小燕眼疾身快,當他那萬無一失的鐵砂掌剛到肩頭時,她立即來了個“鷂子翻身”,倒竄出去,躲過了這一掌。那人心想:此女身手不凡,不可輕視。立即緊接一招,來了個“跨虎登山”,飛身而起,落在武小燕的麵前,擋住她的逃路。
二人就在院中,打鬥起來。十個回合已經過去了,直打得落葉飄飄,花草哀憐,仍不分上下。武小燕急於逃脫,那人卻始終不給她脫身的機會。
此時從屋門又潛出一條人影,看二人纏鬥不休,心想武小燕的目的在於小匣,如果奪過小匣,她自然灰心,再擒她不遲。於是他縱身疾躍,一招“一鶴衝天”便逼近武小燕,趁她不防之際,落在她的身後,輕輕一點她的曲池穴,她頓時覺得肘尖一麻,手中的小匣落地。
武小燕不顧一切地用右掌切擊正麵的人影,乘機伸出左手揀拾地上的木匣,不料後麵的人影伏身一傾,來一招“白蛇吐信”,疾點她左手虎口的關元穴,她左手一麻,僵在空中。後麵的人影趁機拾起小匣,站在一旁,前麵那人一掌切中武小燕的右肩,但用勁不大,武小燕身子一晃,坐在地上,終於被擒。
前麵的人影是英傑,後來的人影卻是孟劍秋。他二人把武小燕捉進英傑的房裏,開始審問起來。
此時的武小燕一看事情已經敗露,十分沮喪,低垂下頭,一聲不吭。孟劍秋卻給她倒上一杯茶,讓她喝。她抬起頭感激地看他一眼。當她喝茶時,孟劍秋對英傑一使眼色,英傑便問起武小燕來:“我們待你不薄,你為什麼做此雞鳴狗盜的事情?”武小燕“哇”地一聲哭起來。
武小燕本來對英傑心存愛慕,但由於受到冷落,以為他不愛她,便負氣地想偷匣而走。此時經他一問,心裏十分難過,心想你太不了解我了,所以氣恨地哭起來。
英傑以愛憐的口吻說:“你究竟有什麼難處,對我們說出來,我們會保護你的,你就直說吧!”
武小燕賭氣地說:“你關心得太晚了,幹脆殺了我吧!我沒臉活了。”說著她又傷心地落淚了。英傑心軟地說:“怪我不好。你一定有傷心的事,請你說出來,我們會原諒你的。俗話說,不打不相識,就算是場誤會好了。”
最後,武小燕被他說服,她傷心地講出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武小燕生在京都,自幼失去了雙親,成為一個孤女,被一個武林老翁撫養長大。那老翁自小教她武功。後來老翁因病離世,她孤苦伶仃,無依無靠,投在劍關南派門下成為一名俠女。
在京畿小縣給她布置任務的男人是劍關南派的一名頭目,此人奉上司之命轉令她來此竊詩誣陷紀曉嵐。本來早就到達此地,但啟程時又接指令讓她推後,原因是估計紀曉嵐到此時間不長,可能不滿現實的詩作尚未寫好。另外京都宮廷出現了一點對和珅不利的麻煩,所以讓她靜等新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