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九一九年,也就是民國八年,初春的某天。農曆上顯示這一日大吉大利、納福進財,是一個黃道吉日。一年伊始,萬象更新,春光燦爛,算是上好的日子。在趨吉避凶的佳期,大理古鎮九龍洲名門望族洪家的大少爺洪紫波與同是九龍洲顯赫之家的鄭家的大少爺鄭達家同時舉行結婚大典。本來就商賈雲集、買賣興隆、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的九龍洲,因有如此大戶人家的喜事,更增添了繁華升騰、市聲喧鬧的氣氛。
其實,當地民家的婚俗,正喜的頭一天,就算婚禮開始了。九龍洲的民家婚禮喜期為三天。第一日,即慶喜晚餐,親戚鄉幫歡聚一堂;第二日,迎娶新娘,為大喜、正喜之日;第三日,民家稱其為“吃魚飯”,然後,新郎及其父母和長輩到新娘家做客認親,從此結為親家,相互之間,常來常往。
洪家大院正喜之日一大早便鞭炮齊鳴,張燈結彩,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洪家大院門口有一對漢白玉石獅子,懸在門首的“洪府”二字金光閃閃。洪家大院占地數十畝,主體建築為民家傳統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一進三院”的風格,采用民家的飛簷串角式三滴水造型,磚石結構,青石板鋪地。牆壁之上,輔以泥塑、石雕、彩畫、大理石畫屏等主體圖案裝飾其上。洪家大院有一道數人高的長牆,洪泰然請能工巧匠用大理石雕了九條龍。每一條龍均雕得栩栩如生、神態逼真,恰似真龍騰空。此時正值初春,洪家大院裏山茶、杜鵑、蘭草開得正繁,爭奇鬥豔,滿院馥鬱,馨香蕩漾。
相距洪家大院不遠的鄭家大院也正是百花爭豔、萬紫千紅。鄭家大院占地、建築、裝飾、布局與洪家大院不相上下,正喜之日也必然擺闊顯富、極盡奢華。洪家與鄭家表麵上客客氣氣、敬而遠之,其實,較勁爭鬥已非一日。多年生意場上的積怨,雖未言明,可明爭暗鬥往往體現在政界商場、婚喪娶嫁、房產地產、時髦物品的顯露和排場上。洪家鄭家除了老爺、太太身著傳統服裝而外,下一輩全都是西裝、旗袍打扮,十分時髦洋派。就說生有一張國字臉,留著胡子,辦事穩重,極有分寸的洪家老爺洪泰然在少爺洪紫波婚禮正喜之日手中把玩的水煙袋,銅製鑲金嵌玉,十分珍貴,在九龍洲是罕見之物。而身材魁梧,留有胡須,大眼濃眉的鄭家老爺鄭超群,在自家少爺鄭達家婚禮正喜之日手中托著的水煙袋也絕非尋常之物,那銅煙嘴上鑲著的是上好的玉石,煙袋上甚至嵌有珍貴無比的鑽石。這都是洪家鄭家正喜之日一大早的事。
之後,洪太太吳氏穿出了家中最華貴的衣飾,穿金戴銀自不必說。鄭太太段氏則穿著入時,綾羅綢緞,看似尋常之物,裝飾卻是一流的漂亮。兩家請來的嗩呐師傅也是大理最好的,雙吹雙打之外還有唱民家“大本曲”、耍龍、耍獅的藝人。唱戲的戲班則是以昆明城中叫得響的名角為班首,於婚禮之前就已唱了三天三夜。洪家鄭家鬥富比闊卻因此樂了九龍洲的街坊鄰居,大飽眼福、耳福之後,將要大飽口福。正喜之日豐盛盈桌的“八大碗”自然是少不了。何謂“八大碗” ?即“酥肉、雜燴、扣肉、竹筍、肝香、木耳、白扁豆、大燉”是也。其時,待客的三道茶更是珍品。頭道是苦茶,即烤茶;二道是甜茶,烤茶內加紅糖、乳扇絲、核桃仁片、佛手柑、橘皮、芝麻、爆米花;三道茶是回味茶,取蜂蜜、薑汁、花椒、桂皮末、鬆子仁等,加衝適量茶水配製而成。九龍洲的鄉親心知肚明,洪家鄭家明爭暗鬥由來已久,不足為怪,隻要有戲看,有酒喝,有肉吃,也就心滿意足了。
大喜之日,洪紫波一身大紅團花緞子長衫,外配團花緞子馬褂,頭戴禮帽,風流倜儻,要知今日當新郎,俗稱“小登科”,相當於中了“進士”,怎能不令洪紫波心花怒放、樂不可支呢?身材魁梧的洪紫波生得濃眉大眼,一看便知是民家典型的漢子。洪紫波的陪郎四人,均是親朋好友。壓轎的男孩一人,也與洪紫波一樣長袍馬褂裝扮,緊隨在洪紫波的身邊。洪家管家段有義見洪紫波迎親已準備就緒,亮著嗓門道:“擺上八大碗,新郎、陪郎、媒人準備入席!”須臾之間,一桌豐盛的酒席早已擺上了“八仙桌”。此時,新郎洪紫波正端坐在堂屋中的太師椅上享用“三道茶”,然後,讓司儀將大紅綢子結成的大繡球係在身上。之後,洪紫波這才踱出堂屋入席就餐。
餐畢,時辰已是中午,洪紫波在眾人的簇擁之下,痛痛快快飲了“上馬酒”,拱手向親友告別前去娶親。旋即,鞭炮齊鳴,嗩呐聲聲,歡樂中兩乘彩轎緩緩而起,男轎在前,女轎在後,壓轎的男孩喜氣洋洋坐在男轎之中,洪紫波則坐於女轎之內,其態喜不自禁。一幫荷槍實彈的家丁護衛左右,招搖過市,狐假虎威。陪男四人四馬及一匹鞍上係大紅繡球的“喜馬”隨後跟上。走在最前的前導隊伍彩旗飄揚,一班由大號、嗩呐、銅鑼、小號、笛子、鼓跋等組成的吹鼓手跟在其後。再之後,是“萬民傘”及洪家祖上榮耀的高腳牌和豐富多彩的嫁妝。如此這般,春風滿麵的洪紫波在鼓樂聲中,坐於彩花大轎中,欣喜至極。洪家盛大的迎親隊伍,一路浩浩蕩蕩、吹吹打打直奔在九龍洲也是名門之後的新娘丁敏惠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