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山,這是他的名字,但官重山……他是無姓之人,如若是他的話,那就是他得天子賜姓!
想到這裏,也還是少年人的重山眼睛都亮了,沒注意到小白看他那古怪的眼神。
求定不懂就問:“小叔叔,這是重山嗎?發糖人是什麼?重山以後還這般厲害了?”
能給數不清的人發糖?
重山也不懂,渴求的目光看向小白,希望這個素來早慧的小殿下能給他答案。
知道一切的小白求定手裏拉出自己衣服,身體往後一倒,靠在柱子上閉目養神。
“別問我,我不知道。”
很了解他的重山、求定:你分明就知道!
【官重山,原名重山,無姓,隻是宮廷的一個普通小太監。但幸運的是,他年紀正正好,能被選到當時的皇太孫身邊,從此成為第五求定的貼身宮人,太孫登基為帝後,又跟著成為明帝身邊親信。
因著明帝和聖天子這對叔侄從小就在一起長大,重山也算是照顧聖天子的,所以明帝死後,他依然還是聖天子身邊親信。】
重山幸福又激動,後世之人蓋棺定論了,這名留青史,絕對正麵形象,頭銜多得不得了的官重山,就是他!
皇太孫身邊的內監,別人不認識,第五嬰、第五崇之肯定也是知道的, 他們此刻也滿臉震驚的看著重山,未曾想過這麼一個小太監,居然 也會有如此成就。
【我們從未聽過聖天子愛下棋的記載,但對於大晉,他胸中自有棋盤。
我們早說了,聖天子在醞釀一個大計劃,其中扶仙宮和官重山,就是他計劃種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不愛下棋小白:……
扶仙宮這不是我煉器的師姐送我的宮殿嗎,一直在我的芥子袋裏,沒找到合適的地方拿出來安家,怎麼,這是我以後找回我的好東西了?
【扶仙宮的由來,是明帝繼位後不舍梁王就藩,非要在洛陽讓他小叔叔修個王宮,當時還是梁王的聖天子十動然拒,找了個洛陽城外的山,隻要了一點人,修也就修了兩三棟建築,很是樸素。
然後梁王就一頭紮進扶仙宮,別的萬事都不管了,天天就觀星修道。】
第五嬰覺得自己需要提醒第五求定:“讓諸侯王去就藩是規矩!”
我也不管你怎麼那麼大方給他那麼肥沃又離洛陽近的梁地了,你能不能別這麼由著性子來,多大人了還要硬留第五小白在洛陽!
求定歪頭,皇帝也沒有指名道姓和誰說話,他還小,完全不知道呢。
另一邊,各自在自己住所的其他皇子各個牙酸。
梁地那麼好的地方還舍不得別人去,硬留他在洛陽,第五求定,這大侄子太離譜了!
也有人琢磨,感情想混得好, 討好第五嬰這個親爹那是真的屁用沒有啊!
看看老幺,都敢給第五嬰甩臉子,但是人家和第五求定關係好,不止是能有封地住長安,連皇位都能搞到。
看看老二,人家以前天天在父皇麵前表現出,然後被踢到最東邊的齊地,反而以後抱了老幺大腿,直接做人家學生活到98這種高壽。
真是越想越覺得做第五嬰的兒子倒黴,必須要想辦法給自己另謀出路。
【明帝駕崩,聖天子繼位後,扶仙宮他自然是不能去住了,從此成為聖天子的實驗基地。
他把這裏交給重山打理,自己也親自在這裏試驗,讓扶仙宮成為大晉最前沿的技術中心。
在重山的管理和聖天子的技術支持下,扶仙宮燒出了耐火磚,試驗出了大晉最先進的冶鐵技術,燒出了玻璃、陶瓷,還造出了紙張、印刷術。
在紙張出現以前,文字承載主要工具是竹簡和布帛,這兩樣不止是難得,更是能寫的字有限,保存和運輸也很不方便,所以那時候的書很珍貴,字字千金。
但是有了紙張之後和印刷術之後,能承載的知識變多了,知識的普及範圍廣了,更多家境一般甚至落魄的士人也能獲取知識,名動洛陽的詩篇也能在幾個月後就傳遍大晉……】
伴隨後人講解的,是畫麵上的後人所建的扶仙宮博物館,這裏是後人考古扶仙宮遺址的文物,有斑駁的煙囪爐子,不同的紙張、各色的銅板,漂亮的陶瓷,還有工匠們勞作的壁畫。
一本《洛字》被翻開,柔軟整齊的紙張,全新又統一的字體出現在天下人麵前。
所有人都看到了一本書能容納多少字,也看到了上麵的字有多整齊統一,間隔錯落有致。
有識之士立刻就明白,這紙張和印刷到底代表了什麼。
還在猶豫的學派也不思考了,收拾東西,去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