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魯氏子弟在京城的做官,在蜀地的也忙活個不停,留在學宮修書的人一隻手都不到。就這麼些人,後麵天子有需要,還出了兩個撥給天子,去長安為天子實驗沼氣。
學宮英才,光從魯氏子弟就可見一斑。】
在老家齊地的魯氏子弟們紛紛抬頭,很是驕傲。
是的,我們魯氏子弟就是如此能幹又厲害,一心為天下民的英才!
要不是修書也很重要,不參與修書就是丟失了自家學派的話語權,他們魯氏完全可以更多人都出去在大晉幹活的!
話說回來,沼氣是什麼?這麼得聖天子看重嗎,還需要人特意要去長安試驗?
也有不喜魯氏的人嗤笑,這天下的英才那麼多,學宮中也不少,怎麼就優先說他們魯氏了!
【在魯氏第一個就趕在諸學派、甚至是招賢令之前投奔聖天子後,鄒氏是緊隨其後的第二個。
曾經的琅琊學派的一分為二,堅持先人自然之道的東琅琊鄒氏也是被齊王舉薦來的,也是去給廣陽公主送禮直接進宮見天子。
他們的主要目的,其實是怕在朝中的西琅琊完善理論,重點是打擊天人感應,畢竟聖天子是真天人。
當時的大晉太史局,很多官員都是西琅琊的,他們日常工作就是觀天象、編曆法。聖天子改元之後,也去太史局,一起參與太史局的工作,一起花費一年的時間,重新編纂了陰陽合曆的《農曆》。
有了扶仙宮的紙張和印刷,每年夏天,第二年的曆法就會刊印出來,發往大晉各地。《農曆》上不僅有準確的,合適指導農業生產時間,還有完整的二十四節氣,適合娶嫁出行的黃道吉日,基礎的算數歌謠,大晉的法律和地方物產科普。
或許大晉的文化普及率不能做到讓人人都看的懂《農曆》,但農曆上什麼時候做什麼事的生活經驗和習俗,農人們代代相傳,農曆上的九九算術歌,也讓晉人能學會基礎算術。
這本我們至今都還在使用《農曆》,就是大晉朝廷對地方治理的重要體現!】
曆法的重要性,懂點知識的晉人都能夠明白。隻是沒想到,除了確立朝廷合法性和統治權威,那位聖天子還能把曆法玩出花來。
每年的曆法需要新曆,地方和朝廷的聯係就不會斷絕,來自朝廷的曆法還能給地方做生產指導,做基礎掃盲,做晉律科普……
簡直是一魚多吃,玩到了極致。
有在宣政殿的西琅琊官員驚訝不已,忍了又忍,實在受不了,也顧不得禦前失儀,直接小跑道十三殿下麵前,坐下來看他,很是驚喜道:“十三殿下,您也會觀星呢!”
小白還沒說,求定這個大喇叭大聲道:“對!我小叔叔每天晚上都上屋頂看星星,他每顆星星都認識!”
小白給了求定的頭一巴掌,讓他安靜下來,然後說:“略懂一些。”
略懂?略懂可沒辦法參與曆法製定這種重要工作。
聽到這話的所有人:不是說十三殿下打小就不學習的嗎,觀星這麼有門檻的學問,他打哪兒學來的?
以後都能跟著太史局一起幹活了,這能是不學無術的隱形人皇子?他到底怎麼在宮廷這麼多年都不受陛下重視的啊!?
眾臣們的目光緩緩看向第五嬰,第五嬰麵不改色回望他們。
怎麼著,我就是也不想搭理他,不行嗎?
遠在齊地的鄒氏上下都齊齊皺眉,大家毫不猶豫,趕緊派一些人收拾收拾去洛陽。
這種能流傳到兩千多年後還在使用的好曆法,絕對不能隻讓西琅琊來做,這種利國利民的好事,他們東琅琊也要參與!
【好在聖天子和他們一拍即合,很是認可東琅琊天地自然的理論,他們聊日月星辰,聊天地萬物,發現鄒氏叔侄觀星和數學能力都很不錯後,直接就帶人去了太史局,給人封了氣象局的官。】
“這不對吧!”
湊在小白麵前的西琅琊官員很是錯愕。
“十三殿下,明明您就是能和天感應之人,為何您不認可我等西琅琊的學說,反而去支持那東琅琊!?”
你一路怎麼被雨淋過來的,我們可都看在眼裏。都和老天這麼親密了,結果你反而擁抱對家,這合理嗎!?
小白:“……”
我是讀過多少年書的人,天人感應這種的東西,就算是真的,但怎麼可能拿它來治國啊!
【所謂氣象局,就是聖天子計劃以後在洛陽學宮專門培養人才,除了觀星測曆法,還觀測記錄風向、溫度、雲層,來做氣象和重要災害預警的。
要做到這點,大晉數得上的城市都需要氣象局的人員,這海量的專業人才,光靠東琅琊和西琅琊都無法做到。
等後麵大量鄒氏子弟來洛陽,進入洛陽學宮,兩個分道已久的琅琊學派會共同在學宮任教,教授數學、天文、曆法、氣象的知識。
當然,在昭明五年,洛陽學宮正式開始招生教課後,東西琅琊不止教這些科學課,自己也要去上天子的課,什麼氣象、地理、天體物理,他們邊學邊教。
然後兩邊除了教這些科學課程,還都開了文科課程,都是哲學,東琅琊還是他們的天地自然哲學,西琅琊就是教天人感應,人與自然的哲學,選修的學生算是五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