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了重山,本來我是想說單個人的,但是後麵發現,他們的成就都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說一個人就必須要說另一個,當然,你們也可以是認為我沒法選出最知名的那個,於是我就把他們整合在一起, 他們就是——學宮英才。】
所有人都精神一震,來了來了,終於要說這個提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學宮了!
【學宮英才,顧名思義,就是洛陽學宮、長樂學宮培養出來的人才。讓我們先回顧一下兩座學宮的起源。
先是昭明元年,聖天子發布招賢令,廣邀天下人才來洛陽,宣布成立洛陽學宮,日後大晉的人才都會在學宮甄選。
昭明元年開始,學宮裏的構成是這樣的,通過招賢令選出來的人才、丞相寫信邀請過來的著學派大賢和他們的弟子,以及找了各種門路,貴族和官員們舉薦來的兩位賢才和他們的弟子。
學宮這個時候的工作就幾個,配合天子改新字、編《洛字》、《諸國字典》和《諸國史書》。不過編書不是個輕鬆的工作,在這麼多人才的努力,和扶仙宮的紙張供應下,一直到昭明五年,也就才編好了《洛字》和《諸國字典》,《諸國史書》一直等到昭明十五年才編好。】
不管是大晉官員還是沒入朝堂的學派們,他們都覺得後人對這編書這事有誤解。
5年就能製編好《洛字》和《諸國字典》,15年編出一本《諸國史書》,這已經不慢了,甚至可以說是速度非常之快。
【明麵上學宮的主要工作好像就是編書,可來了洛陽的英才們,做的事情可遠遠不止。
先說魯氏,被齊王舉薦,昭明元年入京,人家直接就去給廣陽公主送禮,走捷徑趕緊先見天子。
在和聖天子聊天,確定了用工器來改變、提高大晉人的生產生活的重要方針,魯智直接就被封了建造署署長,掛靠在少府名下,還有了能出入扶仙宮的資格。
昭明二年朝廷官製大改,少府的建造職能歸了工部,稅收職能歸了戶部,魯智一躍成為戶部副部長,官職從二品。】
等等,你先別繼續,跟我們說清楚這個改官製是個怎麼改法?
什麼叫少府的稅收職能給了戶部,建造職能歸了工部?
那少府還有什麼?
還在齊地的魯氏紛紛心頭一震,很是不敢置信。
居然有皇帝,接納了他們魯氏學派,並且還是真心實意,又給官職還給發展方針的。
聖君!不愧是後世都認可的天賜聖君!
【昭明元年,元年魯氏的主要工作是在扶仙宮協助重山一起造紙煉鐵,昭明二年,除了幾個魯氏子弟留在京城做官和在學宮修書,剩下的大批魯氏子弟都隨聖天子去了蜀地,挖井煉鹽。
魯氏先祖魯大師曾受蜀地商人委托,讓蜀地也能有自己的鹽,隻是他有生之年這個目標都沒有實現,魯氏子孫們卻牢記他的囑托,每一代都會有人入蜀,去找合適開鑿的鹽井,試驗提煉出食鹽的方法。
聖天子得知了魯氏的目標,很是讚同。他不隻想讓蜀中百姓都能吃上鹽,還想讓天下百姓都無需為鹽煩惱。
於是他親自帶著魯氏子弟去蜀中,用魯氏弟子們探索百年出來的深井技術,成功提取出了食用鹽,讓蜀地從一個需要在巴地買鹽的地方,一躍成為高產又高品的井鹽產地。
蜀地的打下的第一口深井,名叫念魯井,就是為了感念魯氏幾代人為蜀鹽的付出。
蜀地的雪花鹽不止成為蜀地百姓的能負擔起的廉價日常所需,還賣到了巴地、漢中、甚至是西南,成為蜀地收攏山民、少民的重要工具,也是對西南諸越的貿易利器。】
遠在蜀地的蜀人都聽的如癡如醉。
他們現在隻有少數大商人手裏有鹽井,鹽井都不深,品質也有限,蜀民吃鹽都還仰賴從巴地購買。
以後的蜀人,不止自己能吃便宜又質量好的雪花鹽,還能往外賣,聖天子、魯氏子弟,大善人啊!
算算時間,他們蜀地想 吃上鹽,還得等個十多年,等到聖天子繼位,和魯氏一起過來。
以前那是不知道蜀地能出鹽,現在知道了,真的等不下去啊!
而宣政殿,諸公們又是因為後人的一些話而竊竊私語。
大家其實這話都挺想直接和小白說的,但是現在小白的身份又還隻是一個普通皇子,不普通的點就是他好像確實跟老天有點關係,但這會兒他又還是個厭人狀態,大家不能直接去和他說話,隻能借著光明正大蛐蛐的時候,側麵把他們的想法告訴他小白。
比如皇帝最好一天天別瞎跑,尤其是跑到蜀地那種又遠又沒被開發,危險的不得了的地方。
再比如,雖然讓天下百姓都能吃鹽是個很好的想法,但您都把價格打那麼低了,朝廷掙什麼?
【打出第一口鹽井之後,魯氏還要繼續留在這裏打出更多的鹽井,還要綜合測算這些鹽井的出鹽能力和出鹽所耗費的柴火數量,配合鹽政每年固定好產鹽量。
弄鹽務的同時,他們還協助蜀郡郡守楊珺搞測繪,建造省力的機械,修建讓蜀地變成天府之國的水利設施都江堰。
除了這些,他們還協助楊珺的夫人一起改進蜀地的紡織工具,為蜀錦、蜀繡日後在大晉的盛行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