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學生必學數、科,自己選修一門文科,他們相當於什麼都要學,學的更雜,朝廷選官還完全避開學派內容,這不就是逼著他們從學派出來嗎!

感情諸學派合流,是這麼個合流方式啊!合流到最後,沒有一派傳下來了是吧!

這消息太震驚,以至於大家都把重點放在了學派上,忽略了後人所說的取才考試。

太子聽得一臉恍惚,“小白,你這不是純純耍他們嗎!”

“殿下您怎麼能這麼說!”公孫弘覺得不是,“諸學派的根基是他們的知識,而不是學派名字。”

兩千多年後的人都知道他們是誰,有著什麼樣的知識和理念,都這樣了,還不夠嗎,搞學問的,別太貪心了!

【對,說到考試,也是學宮英才避不開的重點。

從昭明三年聖天子首創的考試選才製度,直接讓全洛陽的士人轟動,天天聚集在學宮門口,催著學宮裏麵的人編書,因為當時說的是至少書編完了才開始收學生,但是後麵書實在修不完了,不能一直不收學生,隻能昭明五年開始教課。

先給大家看學宮第一場考試,聖天子親自出題的國考前十的卷子,不得不感謝洛陽學宮的地宮,這保存的太好了。】

大晉第一批國考前十的卷子一拿出來,上麵那密密麻麻又清晰可聞字跡先是晃了大家一眼。定神再看,好家夥,天文地理,曆史文化,地方治理,軍隊農桑,你什麼都考啊!

如果是選官都這麼選,那難怪最後學派們都合流了,因為這種術相關的,和他們的道確實一點都不一樣。

小白:真是好眼熟的字體,想睡覺了。

【看完第一屆大晉國考,我們在來看學宮的學生,從入學開始就得考試。幾千個士人,就選一百多個進去,人均分數最少九十往上。

當然,為了給學宮創收和給不上進的貴族們一點麵子,聖天子也是有留特別通道的。

每年給十個名額,沒考上的貴族子弟可以花錢買,一分十金起步。】

貴族們臉都綠了。

這是關照嗎?

主動花錢進去丟臉,還得謝謝他是吧!

太子驚歎:“小白,這主意你怎麼想到的啊!”

小白:“……”

一點生活經曆罷了。

【然後入了學宮,那是期中考,期末考,朝廷來選拔人才了能更是要考。甚至考試都不隻是個人和家族的事了,還關乎學派和家鄉的麵子。

比如某位沒考進洛陽學宮,靠著天子給的名額,硬是花了三百多金買進學宮的貴族子弟,進去之後也不能擺爛,最後把自己學的受不了,直接退學,投筆從戎去邊疆了。】

別說不學無術的貴族子弟了,就算是認真學習的士人,看到這個考試強度,都是心裏一 驚。

能把人逼到投筆從戎,這得是個什麼樣的學習強度啊?

【在學宮,上課沒考好或者別的活動不夠的,還沒學分,學分不夠不是留級就是延緩畢業,想要學分就去抄書,抄的還是《諸國字典》。

後麵我們從重山的工作記錄裏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單給《諸國字典》開一套印刷模子太浪費了,聖天子覺得沒必要,把抄《諸國字典》的任務放進兩個學宮了,來白嫖學生勞動力。

犯錯的和掙學分的都來抄書,還有專門的老師檢查,一個字沒抄好都不行。

靠著學宮學生們的勤勤懇懇,《諸國字典》是少數沒有大規模印刷也成功的流傳下來書籍之一。】

流傳到後世的諸國字典被後人一張張拍照記錄,那泛黃的紙張上,是千年之前的字跡。

新字的解釋,不同國家的舊字,甚至更古老的文字演變,這些東西兩千多年後都依舊被後人學習著。

但是在還沒開始編纂的今人眼裏,看著都覺得自己手酸了。

小白心虛閉眼,那個自己未免太不做人了,他好不習慣。

一直偷偷看他的百官們:你閉眼什麼啊!你真的幹得出來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