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侃道德經第二章(1 / 2)

第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已。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恒也。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誌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譯: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醜的觀念也就產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惡的觀念也就產生了。所以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和聲互相協和,前和後互相接隨——這是永恒的。因此聖人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始,有所施為,但不加自己的傾向,功成業就而不自居。正由於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

當讀到這一章時,我被老子那樸素的無為思想所深深震撼。由於,百人有千解,不同的人對此章定會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我想換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此章的理解。下麵便是我讀了此文後所寫的一篇小故事。

《飛》

據說在千百年前,那個連人類都還未開化的洪荒時期,東方的大海上有一座名叫蓬萊的仙島。島上住著許多神仙。那裏的風景很美,一年四季鳥語花香。在那群芳爭相鬥豔的時候,唯有蒲公英和海彤花悄悄地躲在一旁,默默地,注視著大家。

島上的其中一位神仙覺得很有趣,便問:“你們為什麼不和大家去百花爭豔呢?”

海彤花和蒲公英低下腦袋,喃喃道:“因為我們長的太醜,大家都不願意和我們一起玩。”

神仙笑了。他覺得原來在花的世界裏也那麼注重美與醜。於是他對它們說:“世界上的萬物都有截然不同的兩麵。有好的就有壞的,有美麗的就會有醜陋的。這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呀!每一朵花兒都有它自己的珍貴價值,隻要你們靜靜地想一想,就會發現自己那最美好的一麵。”

蒲公英不說話了,它隨風輕晃著小腦袋,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海彤花不以為然道:“您已有了上天入第,幻化萬象的無邊法力,您是無所不能的神,當然不會知道我們的苦處。”它指著身邊不遠處嬌豔欲滴的牡丹道:“當初它和我一樣,都是一顆毫不起眼的小種子。為什麼僅僅過了一段不長的日子後,它會長的如此美麗,而我卻是如此的醜陋,難道說是因為我的錯?我們吸收同樣的養分和日月精華,在某些方麵,我甚至比它更為努力地成長著。”

神仙楞住了,他想不到那麼一朵小小的花兒也有這麼複雜的思想,他問:“那你現在很想變得美麗起來嗎?”

海彤花見神仙這樣說,便迫不及待地神長了小脖子,鼓浪著小腦袋,連聲道:“想!想!”

“那好吧。”神仙說,“我可以幫你實現這個願望。不過,美麗是需要代價的。”

“不管多大的代價,隻要能讓我變得美麗就行了。”小海彤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