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君臣不識愁滋味,溫柔鄉裏訴國殤 (1)(2 / 3)

文人會用最上乘的詞藻,最佳的情思,調動一切美化手段,對青樓女子作精準的描寫,世人隻要一讀,便可知此女的好壞和其美豔不可方物的形象,所以文人們的筆調是青樓女子最好的“化妝品”。而柳永則是“化妝品”中的頂級。

其實,當時的才子不少,光顧青樓的也很多,柳永卻遠比他人受歡迎,就是因為他能用超脫世俗的觀點去看待這些淪落紅塵的女子。他不像達官顯貴,一夜春宵後,對青樓女子們露出不屑,他以平等、同情的態度去對待她們,發掘她們靈魂中可貴的東西,用飽含憐憫的詩詞撫慰她們冰冷的靈魂。她們自然也把柳永當成藍顏知己看待,甚至拋卻了錢色的交易,成為戀人、密友、知己,互相幫助。據聞,柳永曾經常在汴京名妓張師師家過夜,當時他窮困潦倒,張師師非但不要錢,甚至出資接濟他。

也許柳永非常憐愛她們,也從不為她們吝惜筆墨,其實他的詞,又何嚐不是在泣血。他把失意轉移到風月歡愉中,對女子們留下了諸多的同情,恐怕這其中對自己的憐惜更多吧。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一曲《雨霖鈴》,是柳永的傳世之作,也使其情感升華到最高的境界。良辰好景都化了虛設,縱有千種風情,沒有真正能欣賞的人,說給誰聽,擺給誰看?縱使萬種姿態,沒有理解的人,美與不美,又有什麼意思呢?不若顧影自憐吧。顧影自憐的是誰?風塵秀女嗎?似乎應該是柳永自己吧。

柳永的一生詞曲婉約,纏纏綿綿,豔冠群芳,同時也充滿著對人生的失意,他的詞也許沒擺脫五代時李煜的戚戚,但已經上升到了更高的程度,已經融入了市井,進入了民間,反映了社會的底部民情。柳詞不是深閨夢裏,而是俚俗家常,得到了平民階層深深的喜愛。他精於音律,在青樓間與民間的樂工、歌伎譜寫了許多的新唱,把城市的生活用慢曲長調悠悠揚揚地唱了出來。在柳永那裏,沒有早期詞人的矜持害羞、欲迎還拒、要說不說,而是吟唱幽怨,盡訴衷情。詞的篇幅被他拉長了,內容增大了,表現手法也層層鋪敘,酣暢淋漓,韻味、含蓄和抒情糅為一體,仿佛如黑瀑青絲,順滑流暢。柳永的詞,是真正建立在群眾基礎上的。

在宋朝的那些青樓裏,上演了柳永的千古奇觀,這一切應該說得益於歌枝文化的發達。文化已經不是一種交易和行業,而成了宋代驚世文化的一部分,從柳永的筆下浮現於世,讓人們了解了它並非隻是糜爛的,它還有迤邐多姿的一麵。而這種青樓文化的發展也成就了柳永的文化地位。曾有人說其詞為“豔科”,但是它豔歸豔,卻也不是沒有內涵。至少在柳永的詞中,還有那些可憐可惜的女性們,在為自己的生命奮鬥。不僅如此,成就柳永的豈止青樓文化的繁盛,更是宋代都市製度變革給了柳永更多的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的感受。為什麼這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