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看到,到明代皇權專製已臻完善,皇帝和文臣、太監的關係,和漢、唐是有區別的,到了明朝這個家庭裏,夫權的絕對地位已經確立,妻和妾不能從根本上動搖丈夫的當家地位,漢代可能出現董卓、曹操那樣的權臣,漢末與唐末宮中的太監可以操縱皇帝的生死,決定誰繼承皇位,如漢有“十常侍”之禍,唐有“甘露之變”。而到了明代,哪怕皇帝再荒唐昏庸,可能被欺騙,被利用,但文臣和太監想完全控製皇帝,掌握著超過皇帝的權力是非常困難的。比如說劉瑾和魏忠賢,夠飛揚跋扈的,但皇帝一旦決定收拾他們,比漢、唐收拾權監容易多了。所以說明代宦官在曆史上為害國家最厲害,但未必是危害皇權最厲害的,至少不像唐代憲宗、敬宗那樣,被宦官殺害,宦官完全控製宮廷。
妻妾吃醋爭寵的常態之外,有沒有妻妾合作,一起把丈夫管教好呢?有,但不多。這需要一個特別能幹的妻子才行,比如《紅樓夢》中王熙鳳和隨自己陪嫁過來的妾平兒,組成統一戰線,把老公賈璉管得服服帖帖。明朝也有這樣的時候,比如萬曆初期張居正和太監馮保的合作,泰昌帝駕崩後,在保證熹宗順利即位的“移宮案”中,大臣們和大太監王安密切配合。
在這個大屋子裏,有丈夫的暴戾或荒唐,也時有妻子苦口婆心的勸諫,更有小妾不安婦道,插手家政,但基本上能保持一種動態平衡,但這種畸形的平衡是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來維持的,家庭財產在夫、妻、妾之間的明爭暗鬥中不斷被浪費,家庭抗風險的能力越來越差,有一天出現大的變故,比如外麵的豪強來奪產,或家中的佃戶聯合起來造反,夫、妻、妾的固有關係被打破,家庭就可能傾亡了。
用夫、妻、妾同處一室的關係來比喻皇帝、文臣、太監之三角,未必十分貼切。但在家國同構的中國古代,我暫且這樣比擬,也許有助於我們透過一大串曆史故事,去觀察大明政局最本來的麵貌。在一夫一妻的今天,我們看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覺得那個妻妾成群的舊式家庭中,人人似乎都不正常。同樣,以現代政治文明的眼光,去考察明代,我們同樣難以理解,太祖何以那樣殘暴而大臣能像待宰的羔羊聽話,“大禮議”中眾大臣為何要那樣冒死和皇帝對抗,一個不識字的太監其生祠怎麼能在神州大地處處開花?我們今天不能理解的事情,在曆史上也許人們習以為常。我們今天難以理解,說明我們的時代在進步,社會的文明程度越來越高。
盡量以當時的眼光和心境去分析古人的言行舉止,是我這個曆史票友喜歡用的方法,但從明亡開始計算,曆史的長河已經流了三百六十多年,我們已經不能回溯到大河的上遊,我畢竟不能代替古人思考和生活。我的一孔之見,究竟能得到讀者多大的認同,已非作者本人能決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