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一人劫(2 / 2)

紀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醜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廣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謂之要道也。

廣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室至而日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

詩雲: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廣揚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

昔者天子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天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感應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德,故上下能相親也。詩雲: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喪親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哀,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聖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簋而哀戚之。擗踴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厝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柳青雲在別墅中後花園的躺椅中躺著,手中拿著一本《孝經》,在仔細誦讀。

“青雲,別多想了,到了誠意期,你就可以去找你父母了。你現在有了文王八卦盤,占卜不會出錯的。”阿秋安慰道。

“我沒事,我知道自己碰到了人劫,沒關係,隻要我沒有放棄,這小小的劫難便不能拿我怎樣。”柳青雲反過來安慰阿秋。

“明天就要開學了。”阿秋道。

“恩。希望一切如意。”柳青雲抬頭看看馬上轉陰地天色,站了起來,回房間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