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一部奇書(1 / 2)

各地士紳們雖然清退了土地,但個個對劉琦施政懷恨在心。

畢竟劉琦是從他們口中,把吞下去的肥肉又給吐了出來。

大家看劉琦所推行政策,越來越像王莽。

所有士紳都眼巴巴看著,希望劉琦能步王莽後塵,再一次引起天下大亂。

而劉琦也非常小心。

朝廷手中掌控大量土地之後,他下令,全部登記造冊,然後按照人口,以戶為單位,分包下去。

隻要流民想要耕種,便統一分到土地。

甚至朝廷還能提供部分種子,以及農具等物資。

而稅收,每畝隻收取二十分之一,簡直低到離譜。

要知道,當初曹操公孫瓚為了解決糧食危機,都曾經倡導過屯田。

可他們按照十稅一,五稅一,甚至三稅一收取。

屯田民在官田上耕種,忙活一年,依舊吃不飽。

所以他們屯田後期,產生大量逃民,這項政策也沒有延續下來。

而劉琦所倡導的恢複耕種,是為了長治久安,讓百姓能夠吃飽穿暖。

同時,在全國各郡縣都駐有軍兵,對惡意作亂者,進行嚴厲鎮壓。

於是那些流民百姓,迅速安頓下來,拿到土地,並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去。

流民百姓們也不是天生就喜歡做流民。

他們隻是沒有辦法,隻能背井離鄉討生活而已。

要是能有固定的土地,讓他們耕種,誰願意過顛沛流離的日子?

而且朝廷隻收二十稅一,誰心裏都清楚,這個賦稅很輕。

算得上輕徭薄賦。

當前雖然困難,餓死人之事依然時有發生。

但隻要能堅持到明年秋收,誰都能吃飽。

所有百姓感受到,戰亂似乎已經逐漸平定,太平日子正在來臨。

分到地的百姓,心裏全都對朝廷感恩戴德。

如此一來,那些等著看熱鬧的士紳們被打臉了。

他們預想中的王莽之亂並沒有來。

許多人都疑惑不解,當初王莽也是推行均田之策,要求天下士紳豪族們將土地清退出來,交給百姓耕種。

結果引起了天下大亂,百姓民不聊生,不得不揭竿而起。

為什麼劉琦也推行了類似的均田之策。

到如今百姓卻得到真正實惠,全都安定下來,還感激朝廷恩德。

看這情形,百姓是不可能造反了。

最後,大家集思廣益,終於形成統一意見。

劉琦跟王莽最大不同便是,劉琦手中直接掌握強悍的軍隊。

而王莽手中沒有軍隊,完全是靠大豪族士紳推到皇帝之位上的。

所以王莽推行均田製後,各豪族士紳開始跟王莽敵對,那推行的政策也都荒腔走板。

百姓非但沒有得到實惠,反而比以前被盤剝的更厲害。

由此才導致天下大亂。

但劉琦不同,劉琦手中的軍隊,足以震懾住天下各地豪紳。

推行分田時,普通老百姓由軍隊保護,都得到了實惠,自然不會再反。

如此操勞了幾個月,天下已有,由亂轉治的趨勢。

而劉琦的婚期,也終於到了。

為了慶賀婚禮,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除了那些十惡不赦之徒,獄中的囚犯,幾乎全部被釋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