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以牙還牙(2 / 2)

劉琦哼了一聲道:“我更有妙計,且靜觀其變。”

眾人於是閉口不言。

……

冀州

鄴城。

袁紹官邸。

袁氏三子袁尚,急匆匆的來到書房。

袁紹正跟幾位謀士在看輿圖。

郭圖得意的用一根細竹竿,在輿圖上畫一個大圈道:“主公,經細作報來,這河南大片,均已被河水衝毀。

劉琦耗費數年,招募流民所屯之田,一夜之內化為烏有。

百姓不止無所收成,而且多出數以百萬計災民。

此時劉琦正在開倉放糧,將所有軍事輜重運往災區。

此番他焦頭爛額,自顧不暇,所有軍資糧草耗盡,再也無力進攻河北了。”

“公則妙計,我河北無憂矣!”袁紹滿意的點了點頭。

自從官渡戰敗以來,這還是聽到最好的消息。

這時袁尚施禮道:“父親!”

“尚兒,你來了?”

袁紹素來喜愛這個小兒子。

因為此子長得最像他,行事也最像他,所以留在身邊,任命為冀州刺史。

“你來看看,為父終於贏了他劉琦一次,簡直大快人心呐,痛快!”

袁紹嘴角壓抑不住的上翹。

袁尚道:“父親,用這等毒計取勝,恐於我袁氏名聲有損。

如今朝廷明發詔書於天下,指責父親荼毒百姓,慘絕人寰。”

袁紹也聽說過朝廷詔書之事,隨意的擺擺手道:“不必擔憂。

所謂慈不掌兵,兩軍對戰哪有不死人的?

隻要將來能拚死一搏,擊敗劉琦,便無人在背後非議。”

袁尚道:“可是如今河北街頭,多了許多童謠,俱是詛咒我袁氏之言。

河北百姓也有不少人詬病,父親向平民百姓動手。

評論父親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童謠?都在詬病我袁氏?”

袁紹聽了不由微微一怔。

這個時代的童謠,可不是普通的兒童歌謠。

裏麵往往含有預示未來的讖語。

譬如當年那首預言董卓下場的童謠:“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後來袁紹果然死於非命。

如今竟然輪到了他們袁氏頭上。

袁紹沉聲道:“傳令下去,敢亂傳童謠者,殺無赦!

我看誰還敢汙蔑我袁氏。”

一眾屬下聽到袁紹頒布如此嚴令,心裏均感到吃驚。

如此粗暴禁止,豈能得民心?

百姓要傳播什麼,豈是一道禁令能製止的?

有些禁令,恐怕越禁止,傳播的越快。

又過一日。

袁紹依然在廨舍召集早議。

突然有侍從匆匆跑進來,稟報道:“主公,大事不好了,我冀州黃河沿岸各縣百姓,紛紛攜家帶口,舉家向內遷徙。

此舉蔚然成風,百姓怨聲載道。”

袁紹皺眉道:“他們好端端的,為何要搬遷?

自己主動要遷,抱怨什麼?”

沮授道:“此事在下有所耳聞。

據說黃河南岸之堤壩,已經重新修葺。

但有人傳言,劉琦為了報複,即將以牙還牙,派出一支精銳騎兵,將黃河北岸堤壩掘開。

想必百姓們聽信了那些謠言,故而紛紛遷徙。”

“簡直一派胡言,”袁紹怒道:“我河北防禦如鐵桶一般,劉琦軍如何前來掘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