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度落榜(1 / 2)

京城滕王樓。原名逐月閣,七百年前前朝大元王朝永定皇帝親自為自己最為寵愛的逐月公主建造的一處休閑場所。傳說這位十四公主琴棋書畫無一不精,更為奇異的是,這位年青的公主竟會那看穿未來,預知朝事興衰的逆天本事,於是天下百姓遂以為九天神女下凡,競相為其建造廟宇,焚香禱告。皇帝聞之,大喜,當即命令戶部籌撥銀兩,選一處繁華地段建造一樓閣,並親筆命名為“逐月閣”,供天下人瞻仰。這一大興土木之舉,破天荒的無一人反對,一時引為天下美談。

時至今日,朝代根替,往事成煙,這逐月閣更名為滕王樓,卻是保存了下來。為何?這就不得不提另一位聞名於天下的人物了,大元末年,朝政腐敗,饑荒天災,戰事連連。北方一陳姓世家揭竿而起,少家主陳景將軍連通南方五省邊防將領一路披荊斬棘,毀敵糧草,最終形成了對大元京師重地盛京的合圍之勢。

然而,六方重兵,百萬之眾,卻硬是攻不破一小小的盛京,勝利在望,這小小的盛京便如鯁在喉,刺痛了陳景的神經。陳景兩次三番地請教智囊兼大軍師滕永定,卻得來了稍安勿躁的答複,於是隻得埋首苦思,鬱悶不已。你道這滕永定為何敢如此敷衍六方統帥,未來的皇帝?實則是他乃天上地下一奇人也,排兵布陣,縱橫捭闔,全都不在話下,甚至那天文星鬥,他也似乎略知一二。不說南方五省將領,就是陳景也得尊稱他為仙師,何等的榮耀!

也怪不得滕永定如此地托大,三天過後,他居然帶著伏誅的大元皇帝來見陳景,此時,五方將領,大元皇室,一片震動。以一人之力,殺入皇宮,擒拿數萬將士誓死保衛的一國之君,不費吹灰之力!這等武功,這等霸氣,天上地下,無人能及!難道天下社稷,在他滕永定眼中,如同玩物一般麼!想要便可輕易的攝拿!眾人一片恍惚。

接下來的戰事便如破竹,牆倒眾人推。大元王朝,一代巨擎,五百年河山,談笑間灰飛煙滅。

大元滅亡,大陳興起,開國皇帝陳景大封諸侯,親封滕永定為滕王,見帝不跪,對三品以下官員擁有先斬後奏的權利,異姓封王,監察百官,天大的榮耀!簡直是大陳王朝,甚至古往今來得此殊榮的第一人。

這逐月閣,便是在滕永定的極力維護下得以存活的。且不說堂堂滕王為何對這逐月閣如此感興趣,就說這逐月閣更名為滕王樓後,卻是改做了酒樓的生意,畢竟是前朝名樓,又是以當今滕王命名的天下第一樓,前來瞻仰的文人術士絡繹不絕,一時間人滿為患,生意好不興旺。

如此過了兩百餘年,大陳王朝第六代皇帝卻不知為何,以滕王曾經宴請過一名落第儒生為由,親令此樓以後隻得宴請大陳落第秀才及無功名人士,凡在朝為官者,進此樓,一律革職查辦!一紙文書,天下震動,文人術士,一時競相回避,就是那普通百姓,一時間也不敢進得此樓,滕王樓,就此黯淡下來。

如此又過了兩百餘年,滕王樓雖無達官貴人敢進,卻成了落第秀才和普通百姓的天堂。原因無他,物美價廉,又確實是百年名樓,聽說那幕後店主還是那滕家後人,滕氏一族,威震天下!就是大陳皇帝也不敢輕易封樓,何人敢虎口拔須!因此,滕王樓雖無達官貴人前來捧場,卻也擠身京城四大名樓之一,不過是末位而已。

話說今日是科考放榜第二天,數萬秀才,或喜或憂,或歌或泣,大街小巷,門庭紡市,策馬聲,鑼鼓聲,絡繹不絕。四大酒樓,此刻也是人滿為患。

“想那滕王,何等的氣勢,我輩讀書之人當以他為榜樣,哭哭啼啼,成何體統。”一白袍儒生注視著周圍一眾儒生,鏗鏘有力的吼了出來。

放眼望去,整個滕王樓上下兩層,擠滿了人群,就是過道,也到處是醉酒而臥的儒生,就在靠近東邊的一個角落裏,有一個小圓桌,這是酒樓專門為喜歡一個人獨處的客人準備的,麵積小,不占地方。

此時的圓桌上,放著三壺酒,一碟花生,一盤小蔥豆腐。圓桌對麵,正坐著一青袍儒生,由於光線實在太暗,看不清楚容貌,隻覺得滿臉通紅,顯然是飲酒過度,不勝酒力的緣故。

青袍儒生正要拿起圓桌上最後一壺酒時,忽然隻覺得一片氣血上湧,胃裏頓時翻雲倒海,一股液體迅速上升至喉嚨,似乎要噴湧而出,青袍儒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酒,雙手撐住桌麵,脖子升直,使勁地往肚子裏咽口水,臉露痛苦之色。

青袍儒生名叫王平,南方小鎮一鐵匠家的兒子。母親作些手工活,家裏還有一個妹妹,卻是沒上過一天學,一個平凡的家庭能供出一個秀才已經是上天眷顧,決不敢奢望過多。隻是這巨大的希望便落在了王平身上,王平也確實努力了,四書五經,早已熟透,天文地理,在漫長的借書生涯中也在一點一點的積累著。曆年科考的內容,模式,在這個平凡的少年腦海裏早已放映了千遍萬遍,刻下了一道又一道的痕跡。這已經是他第三次參加科考,這一次,他有足夠的自信,憑自己的才華,定能高中,可一道道無情的結果,就如同九天之上降下的雷電,把他打進了萬丈深淵,十年寒窗,科考落第,想著家中的父母親,三年來的痛苦掙紮,不覺悲從中來,兩行清淚奪眶而出,混合著酒水的辛辣,平添幾分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