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東西難寫。因為三國太讓人耳熟能詳了,熟到幾乎每個中國人心中有一部三國史。這無疑是羅貫中的成功,更是陳壽的成功。
但三國的東西又好寫。因為就是三國太讓人耳熟能詳了,所以隻要你稍有偏差,就會招來一片罵聲。
罵聲固然可悲,但對想嘩眾取寵的人卻不失為一件好事。試問靠嘩眾取寵而名噪一時的人還少嗎?
因為罵聲代表著人氣。而人氣又代表著成功。
我並不想嘩眾取寵,所以我才將一些膾炙人口又符合史實的故事保留下來,如誅文醜斬顏良、千裏走騎等,但由於《三國演義》描寫得太精彩了,在人們心中已成了史實,我隻好盡量地多加一些自己的東西,或者幹脆避而不寫。將一些不符合史實的故事去掉,如單刀赴會、借箭、借東風等。
我一直在想還曆史一個本來麵目,我不知道寫得成不成功?當然這裏虛的東西也挺多。因為我寫的畢竟是小說,不是曆史。是小說就必須有虛構。我想一改人們固有思想中的劉備隻會哭會跑、魯肅迂腐忠厚近於無用、周瑜心胸狹窄、智諸葛近妖的錯誤感覺。試想生在亂世,一個統帥要沒有過人的膽識,怎能雄霸一方?單刀赴會的本來麵目就應該是劉備的傑作,現在也應該是把它歸於原主的時候了。孫權用迂腐忠厚近於無用的魯肅做大將,孫吳又怎會雄霸一方?讓周瑜心胸狹窄隻是為了襯托諸葛亮。
劉備其實並不太信任諸葛亮的。我寫雖不是史實,但應該是比較符合史實的。劉備後來托孤,同時還有另一位顧命大臣李嚴。在劉備生前,諸葛亮也從來沒開過府。因為劉備是不會允許大權旁落的。
我最後想說的是周瑜。我想借用一首足可說明問題的詞,這首詞是在《三國演義》中沒有被采用的宋代文豪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
人道是,
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
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