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入學(2 / 3)

“真的很抱歉,以後可能幫不了你什麼了。”成太陽站起來道:“我還有事就先回去了,謝謝你的奶茶,飯我就不吃了,最近減肥。”

回到宿舍的成太陽寫了封《求教信》,其信為:

尊敬的馬老師:

您好!

近來身體可好?暑假是否愉快?這個暑假,我學習了中國哲學史(郭齊勇版)和西方哲學史(梯利版),對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有了較為粗淺的認識。期間有許多收獲也有許多疑惑,在此向您誠懇請教。如若老師能在百忙之中抽空解答,學生實是感激不盡。

中國哲學史

最初開始學這中國哲學史時,不免有些激動:畢竟這是我第一次係統地學習中國哲學。才學了一點,就有了各種各樣的想法。隨著學習的深入,哲學家們的思想越發多樣,我的那些奇異的想法,在哲學家們廣博的思想海洋中淹沒,漸漸耐下心來體味他們的智慧。

我始終以為:哲學應當探究世界的本源,超越人類的局限;哲學家應該帶著批判理性,重構世界觀,重估一切價值。(此種觀點妥否?如若不妥,懇請老師斧正。)

郭齊勇將中國哲學分為四部分,而我卻認為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可以合並,即:先秦哲學,秦後清初哲學,近代哲學。(此種劃分妥否?如若不妥,懇請老師斧正。)雖說秦後清初哲學經過了佛教的傳入與宋明理學的變革,但是愚以為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原初文明的宗教、政治與道德融為一體,真正哲學思想始於周文王重疊八卦,這應該是一切中國哲學思想的源流。

孔子創立的儒家哲學帶有倫理色彩,這使得自那以後的哲學與倫理學總是有著難分難舍的聯係。這種以主觀理想為價值導向的儒家哲學,是一種必然,還是一種願望?或是一種必然的願望?

孔子以前以人為牲畜,孔子將人與獸分離,甚至將人提升為君子的高度。將人作為牲畜,自然不當;可是將人提升為君子,是否有忽略人本能的獸性、故意拔高人的神聖之嫌?或者說人本就是人,不應該是別的什麼東西。

老子的道家哲學是最接近於西方哲學概念上的哲學。道家哲學離不開道,道是最原始最根本的東西,道便被道家認為是世界的本源。以此類似的,佛家認為般若為世界本源,西方哲學認為上帝是世界本源。那麼我在想:道是不是就是般若或是上帝呢?或許有那麼一個本源,道家勉強稱之為道,佛家稱之為般若,西方哲學家們稱之為上帝。

墨家哲學有著比儒家哲學更高層次的愛,我認為是最接近於現代意義上無產階級的哲學。

名家部分是我花費時間最多的一部分。看到名家相關內容,我竟比看到道家的還要新奇。高中語文課本裏的《白馬非馬》被斥為詭辯,可是現在看到相關論述後,我著實為公孫龍子的智慧感歎。若是道家與名家能夠結合,那深度絲毫不亞於近代西方哲學。

法家哲學奠定了中國未來兩千年政治模式,從此哲學完全為統治者服務。這似乎與西方中世紀哲學成為神學的婢女極其相似。

董仲舒被認為是先秦以後儒學發展史上的關鍵人物,可我卻認為董仲舒是中國哲學的罪人。(此種評價妥否?如若不妥,懇請老師斧正。)

自董仲舒以後,中國哲學開始變得迂腐,三綱成為道德枷鎖,其“人副天數”、“天人感應”等思想,更是助長了後世讖緯之風。

魏晉玄學體現著中國哲人的尊嚴。但思想體係卻是沿用著先秦已有的陳舊著作,三言兩語離不開《老子》《論語》《莊子》《周易》等,多給典籍注解,少有自主創作。

佛教的傳入開始與道、儒相爭。儒、佛之爭,在我看來是以佛的勝利告終。(此種觀點妥否?如若不妥,懇請老師斧正。)

我一直不理解,為何哲學界對於宋明理學如此褒揚?我在學習宋明理學時,總感覺是一群不食五穀的廟堂人玩著文字遊戲。

按照現代哲學的觀點,程朱理學屬於客觀唯心主義,陸王心學屬於主觀主義。這樣的話便很容易區分理學與心學。而我對於這樣的學問表示反感,可能是因為教條主義太嚴重。

二程論述的核心是儒家經典,自那時起,《中庸》《易傳》《孟子》《大學》等已經超越了書籍的本位,成為一種真理,成為一種法則。似乎裏麵的每一句每一字都蘊含著不變的鐵律、無窮的奧秘。如此過分解讀,難不成作書者是宇宙化身?

朱熹更甚。在我看來,朱熹對於中國哲學的腐蝕僅次於董仲舒。陳亮、葉適是宋明哲學中的一股清流,隻可惜受到朱熹的摧殘。

陸王心學似乎要好些,我比較喜歡的是這句:“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