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青春遺夢》後,我伏案沉思,心潮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個普通人物平凡而坎坷經曆的真實記錄,是與時代脈搏同時跳動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大學生的心電圖,它以酣暢淳樸的語言,真實感人的故事,給世人展示出半個紀以來,貧苦農家孩子自強不息,頑強拚搏,悲歡離合,友誼與愛情的立體畫卷;彰顯了我們這一代人與時代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的高尚情操和不朽的生命價值。
我就是書中提到的“三家村”中的一員,排行老二,我們三個人情同手足,患難與共,相處多年,自以為對老三十分了解,讀了《青春遺夢》才知大謬不然,他的內心世界是那樣的寬廣、豐富和深邃,他的生命曆程又是那樣的曲折離奇,每翻一頁書,猶如脫去他身上的一件衣服,書看完了,衣服也就脫光了,一個玲瓏光潔、真誠強悍的小夥凜然站在麵前,被他的魅力所折服。
他生長在一個失去雙親後幾經組合的家庭,善良、仁慈的繼母養育了這個沒有吃過他生母一口奶汁的孱弱幼苗,樹立了一個偉大母親的光輝形象。家境的貧寒是他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命運曾多次摧折他,給了他太多的苦難和不公,然而他卻奇跡般地成長起來,而且不愧為我輩中的一個佼佼者。
特殊的家庭環境,艱苦的生活條件,多變的時代風雲,包括他如詩如畫的愛情故事,從多方麵打造了他堅毅執著的性格,培養了他嚴謹勤奮、樂觀向上和追求完美的品格;還有對偉大繼母的感恩和思念,對生活的熱愛,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忠誠,這就是一個年近古稀之人,成就洋洋灑灑二十多萬言的原因。
我幾乎是含著淚讀完最後一頁的,文章文詞清麗,詼諧幽默。樸實無華,就像作者本人一樣,平易近人,娓娓道來,聲色俱佳:又如參加一個故事會,既輕鬆自如,又受益匪淺;青年人讀之,一定會大有裨益。書中關於我的一段記述,真實生動,親切感人,使我老淚漣漣,感謝兄弟對老哥當年的理解和支持。
今填詞《南鄉子——(青春遺夢)感懷》,算是對此書出版的祝賀:
無意競風流,
絕地少年氣鬥牛,
是非榮辱泯一笑,
何憂,
百尺長卷話春秋,
長歌漫神州,
萬縷情思上白頭,
恨無青鋒再上馬,
攜子將孫信天遊。
王長喜
二○○八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