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兄弟分道揚鑣
日本陸軍發動陸路進攻時,日本人的一舉一動一直被關注著。最為關注的就是俄羅斯沙皇尼古拉耶夫二世。多少年了,他一直在尋找一個遠東的出海口,他曾經選擇了海參葳。可海參葳這個出海口一年當中要有六至七個月被嚴冰封閉著。這樣大部分時間停滯不用的出海口不是理想的出海口。尼古拉二世的眼睛盯在了滿洲的南端,遼東半島的南端,一個沒有地名的地方,尼古拉暫且叫它“達裏尼”,它距離聖彼得堡十萬八千裏,名副其實的“達裏尼”,“達裏尼”在俄語裏麵是遙遠或是遠方之意。為了能夠擁有這個出海口,尼古拉二世早就下令,從西方,修建橫跨西伯利亞大鐵路,有朝一日,西伯利亞大鐵路能與南滿洲鐵路連接起來,直通出海口。英國人捷足先登打開中國國門的時候,一位名叫亞瑟的艦長曾經將他的軍艦駛進了旅順口,他還為這個東方的直布羅陀命了自己的名字,叫亞瑟灣。
遼東的南端,適合於建造港口,亞瑟的軍艦就停靠這兒,補給給養。英國人的勢力顧及了中國的南方,卻未能涉足中國的北方。這一回,讓迫不急待的日本人又搶先了一步。他覬覦已久的地方,不能讓日本的陰謀得逞。日本是剛剛崛起的軍事帝國,還不足以與世界列強爭霸。日本發動此次戰爭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為了富國。他們的軍魂式的人物山縣有朋早就在日本的國會上叫囂,我們不能等到國家富強了再去強兵,我們強兵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為了富國。這一次,日本的海軍消滅了中國的北洋水師,陸軍也取得了空前的勝利,占據了遼東半島大片的中國國土。但是,就目前日本的國力,他們不足以在占領地長期武裝對峙。他們此次戰爭的目的就是向中國索取利益。隻要得到了他們所要的利益,他們就會撤兵,撤出遼東。從古到今,中國人眼裏的日本人就是倭寇。他們三五也敢成群,駕船到沿海一帶搶中國人的財物錢糧。到了今天,賊寇成了侵略者,公開出兵侵占了。
尼古拉二世不能再坐視不管了,他派出了使團,到歐洲去遊說,遊說法國,德國,讓這幾個軍事強國也能出麵調停,幹預日本,結束占領,撤出中國。經過數次談判,日本人接受了調停,同意撤出中國。他們的條件得到了滿足,為了甲午年的這次戰爭,戰敗的中國政府要拿出二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從此,日本一下子由窮國變成了富國。
千萬不要以為日本人會高興得手舞足蹈,與之相反,聽到要撤出遼東,他們剛剛占領的地方,所有的日本士兵都在痛哭流涕,碼頭上響起了一片哭天嚎地的聲音。日本士兵們捶胸頓足,他們聲嘶力竭地喊叫著,這裏是我們的關東洲,十年之後,我們還會回來的。
碼頭上停靠著運輸艦,艦上拉滿了他們繳獲的,搶劫的大批物資和軍械。
高橋也特地趕來為他們的軍人回國送行。在碼頭上,高橋遇到了乃木希典,他問起了那個名叫孔昭仁的中國人,“他怎麼樣了?他在哪裏?”
乃木說,“我們軍隊進入旅順以後,他就逃跑了,至今不知下落。”
高橋說,“是不是你推完磨殺驢,把他給殺了?”
乃木說,“我們確實沒有殺他,我也不可能殺他,因為這個年輕人是你喜歡的人。再說,他也為這次進軍做出了貢獻,我怎麼會殺他呢?”
“既然沒有殺他,我的那位孔昭仁,他現在哪兒?”
“我真的不知道。他真的沒有等到領取獎賞的時候,悄悄地溜之乎也。好啦,我們不要為了一個鬼道眼很多的中國人而傷害了我們的友誼。我要走了,要撤回國內去了,我們需要養精蓄銳。高橋君,你也跟我們一起回國吧。”
“我不走,我一定要找到這個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