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7章 後記(2 / 2)

我不知道在東北哪一個小城有金州城複州城這麼悠久的曆史,正是因為大連特殊的地域特殊的文化背景,大連滋生的漢奸也是臭名昭著的。在大連,夠級別有影響的漢奸有一百二十多個。在一個小小的金州城,就出現過四個滿洲國的朝庭重臣。親手抓捕和殺害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的漢奸牟傳信就是金石灘人。雖然我在書中沒有使用那個漢奸的真實姓名,我相信幾乎所有的有曆史知識的大連人都應該知道這個漢奸何許人也。當然,在金州也湧現過關向應這樣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有在當代政界軍界文化科技界有影響的人物。書中所寫到的那個名叫喬心田的人真實姓名應該叫劉心田,他在曆史上的那個壯舉其實發生在俄羅斯人開進金州年間。我把這個事件寫在了甲午年間,也是為了達到自己文學創作需要的效果。大連的確是一座與從不同的城市,她年輕,她也包容。

俄羅斯人占領大連七年,日本人統治大連四十一年。當年的外來入侵者把大連當成了自己的國土,他們也曾經努力地改造和改變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中國人。什麼都可以改,而隻有人不可以改。如今的人們或許不知,想當年,日本人統治大連時期,就曾經設想過讓全體金州人改姓日本的姓氏。這是殖民者非常惡毒的一個舉措,這個舉措遭到了金州人的強烈反對。小時候經常能聽到大人們經常念叨,“金複海蓋,遼陽在外”。並不是一句簡單的俗語,多少年來,遼南人就一直在重複這首歌謠,直到今天,依然有人念念不忘,“金複海蓋,遼陽在外”。其實就是在告誡我們自己,別忘了,早年間,這兒就歸了朝庭。金複海蓋是是中國的,自己也是中國人。讀從前的曆史太沉重了,沉重又回避不了。於是,就采用了講故事的這種敘事形式。在這個缺乏閱讀的時代,我相信你能讀下這本書。

我喜歡文學許多年了,我並不是一個視寫作為生命的人。我的心境不靜也不清,惦記的事情太多。但是,對於我寫的這部長篇小說,我也的確準備了許多年。閱讀時,你能感覺得到,我是用心寫的。碼頭不僅是船的驛站,她也是人生的驛站。一百多年來,俄羅斯人來了,到頭走了;日本人來了,到頭也走了。因為這裏是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前輩我們的祖宗在這兒不走了,他們在這兒生兒育女了。一代又一代,在這塊土地上,我們這些建國以後出生的人也年近花甲。什麼都在變,而不變的是海,還有那已經很滄桑的碼頭。

這些年,在尋找山東人到關東來的故事線索時,一些長輩也說過,早年間,坐上風船,誰也不知道這船能漂到哪兒,漂到關東?漂到朝鮮?還是漂到日本?那隻有看風向了。我在韓國遇見的一個華裔,他的祖先就是這樣來到了韓國。山東與關東最近,絕大多數的山東人還到漂到關東來了。一位文化學者說過這樣一段話,闖關東敢漂洋過海的,都是膽兒大的山東人。膽兒小的,挑著八股繩,走陸路過山海關到的關東。下一個百年,這個碼頭會是一個什麼樣子?當年,殖民者留下的許多的老街老房子都被開發商們扒掉了,曆史的痕跡留下來的越來越少了。當年碼頭上的小杠們已經找不到了,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也已經成了耄耋老人。曆史的記憶也斷送得沒有多少了,再不留下一點可閱讀的文字,恐怕也是我們寫作者的失職。所以,我們關照曆史,是寫作者的義不容辭的責任。至於未來的大連是什麼樣子,應該屬於後來者。潮起潮落,改弦更張,這就是曆史。

我不能忘記,我是山東人,我是海南丟。謹以此書,獻給所有的海南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