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夾道內真有暗道和風老頭的宅子相通,那位風老頭、還有那一男一女、和蒙老爺子的失蹤又有什麼關係呢?
秦晴扭頭問鄭旭:“能不能直接調查風老頭的宅子,看看有沒有蛛絲馬跡?”。
還沒等鄭旭回答,王教授就搖搖頭說:“那樣做隻會打草驚蛇,這個小城的一切都是那麼詭異,用常規手段很難奏效,還記得風老頭宅子周圍、那種可以定向發射的氣體嗎?這類超乎想象的東西,那所宅子裏不知還有多少?隨便拿出一件來,我們都難以對付。冒然前去,不但救不了蒙老爺子和小李,說不定我們的某些記憶也會丟失,甚至發生其他意想不到的狀況。”
王教授的這番話,讓我有點心驚膽戰,大家一時間都沒了主意,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雖然這趟沒白來,但事情仍沒有實質性的進展。看著天色漸漸變暗,大家心裏都很焦急,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夕陽西下,餘暉漫天,太陽在陰鬱了一整天後,終於在黃昏時分露出頭來,在盡情地釋放著自己的燦爛與光芒,但時間之輪正以無可逆轉的節奏,滾滾向前,黑夜將如期而至了,而這個貌似平靜的小縣城的黑夜中,又藏著多少窮盡人類智力、也無法參透的詭異與恐怖,但我們卻別無選擇,隻能和這些詭秘纏鬥下去。
“大家有沒有覺得,這塊石頭出來的方式很怪?”,鄭旭忽然說道。
“當然很怪,很像是女人生產的過程,不過生出來的不是胎兒,而是一塊石頭罷了,但我想不明白,這個石頭模型是到底是誰製造的呢?他製造這種模型的目的又是什麼?”,我順著鄭旭的問題,把內心的想法和疑問全都說了出來。而鄭旭突然這麼問,難道是她已經發現了什麼?
鄭旭再次走到了那個裂縫前,又摸了摸石縫兩側的石頭,突然轉過身來,對我們說了句:“也許我們可以從這個裂縫中進去”。
還沒等我們反應過來,鄭旭便轉身往旁邊一塊巨石走過去。那塊石頭有兩米多高,如同一間房子大小,像是一個小山坡似的,但山上這種石頭到處都是,並沒有任何特殊之處。鄭旭怎麼忽然會注意這塊巨石呢?
鄭旭從地上撿起一塊拳頭般大小的石頭,然後在那塊巨石上使勁敲擊了幾下,才扭頭說了一句:“這塊巨石裏麵是空的”。
鄭旭這一係列舉動,看的我們目瞪口呆,也有點摸不著頭腦。不過,判斷石頭裏有沒有空腔,王同倒是有一個百試不爽的“法寶”——就是那個耳朵形狀的儀器;正是用那個儀器,王同成功探測出了飯館下的地宮。
看來王同的那個儀器現在又要又排上用場了。
王同衣服的口袋不但比別人多,他每次出來時,總會背一個貼身小包,我們都知道,無論是衣服口袋,還是那個小包裏,都裝著很多奇形怪狀的儀器,也許是美國的教育背景,讓王同成了一個技術控、和工具控,他堅信技術和工具,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甚至連人類的身體結構,也被技術改變了。我記得王同曾經說,正是因為人類掌握了生火的技術,人的下頜骨才變小了很多,牙齒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這是因為學會生火後,人們也就開始吃熟肉,而不再吃生肉了,而熟肉比生肉更易咀嚼,因此人類的下頜骨就變小了。
今天他的儀器又可以一展身手了,王同當然很興奮,他連忙登上那塊巨石,手裏拿著那個耳朵形的儀器,在上麵來回走了幾步後,便向我們喊了句:“鄭旭的判斷是正確的,這塊巨石裏確實有空腔。”
一塊巨石裏麵是空的?但這又有說明什麼呢?
“這塊巨大的石頭,很可能是個共鳴器,隻要有氣流通過它,它就能發出一種特定頻率的震動來,而這種震動,也許就能讓那個裂縫裂開”,鄭旭的聲音依舊很平靜,但她說出的這個結論,卻足夠震撼。
還沒等我們細細思考她這句話,她忽然又話鋒一轉說:“咱們可能要把石頭表麵全部檢查一遍,看上麵有沒有孔洞和縫隙之類的,如果有孔洞的話,咱們隻要輕輕吹一下,也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說幹就幹,鄭旭立刻檢查其石頭表麵來,現在已經暮色蒼茫了,光線也越來越暗,對尋找石頭表麵的縫隙或者孔洞來說,當然越來越不利,我們不敢怠慢,馬上爭分奪秒的開始尋找起來。
我真想問問鄭旭是怎麼推測出來這些的,但又知道現在不是時候,等以後有機會再細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