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屋脊上的神像(1 / 2)

鄭旭則抿了抿嘴唇,稍微思索了一下,斬釘截鐵地說:“無論是真是假,我們在傍晚時分,一定要去那個墳邊,看看究竟會發生什麼事,對於這種事,我們寧可信其有,否則秦明偉真有什麼三長兩短的,不但會對我們的調查工作有重大影響,另外,見死不救,於情於理,也都說不過去。”

既然鄭旭這麼說,我倆也不好再說什麼,但聽到那座墳時,我不由得感到一陣恐懼,經過這一係列事件後,我對那個墳、甚至那片樹林,都有一種越來越強烈的恐懼感,總覺得那裏像另外一個神秘世界似的,總有一些可怕、而又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

我們走到巷子盡頭,往四周看了看,早已不見了那人的身影。

在我來這裏之前,並沒想到此行會有這麼多波折,我總覺得這裏應該是個很正常的城市,不會有那麼多稀奇古怪的事情發生。原本想,我們到這裏後,可以順利找到裴忠,聽取完他的建議後,就可以回到那個小縣城中,繼續對那個秦始皇陵的探索了。

可萬萬沒想到,這裏居然也和那個小縣城差不多,會發生那麼多怪事和波折,而且那個詭異的小樹林、還有縣文化局附近,簡直和小縣城沒什麼區別,也陰氣森森的,而且那一帶的地層,也都非同尋常。

“你們看,這裏的房子,在每個屋脊上的兩頭,都有一個人形雕像,按說,屋脊的兩頭的雕像,應該是獅子、或者麒麟,還從沒見過是人形的。”鄭旭指著周圍的房子說,我連忙仔細看了一下,還果真如此,在每個屋脊的兩頭,都有一個站立的人像,大概有十多厘米高,但因為裏的太遠,人形雕像的模樣還看不太清,王同連忙從他的背包裏,把他那個便攜式的望遠鏡拿了出來,那個隨身攜帶的包,簡直就是王同的“百寶箱”,好像隨時都能從裏麵拿出各種儀器似的,現在這幅望遠鏡正好派上用場。

我本以為那也應該是“角人”的塑像,但用望遠鏡看時,卻吃了一驚,因為那個塑像居然是一個貓頭,而不是人頭,這種“貓頭人身像”難道是本地特有的神?以前從沒見過。

我和王同都是做考古的,所以對這些風俗比較敏感、也比較感興趣,而鄭旭也拿著望遠鏡興趣盎然地看了好久。

通過之前的一係列經曆,我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這一帶每個風俗和傳說的背後,往往都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而這些秘密,很可能和那個秦始皇陵,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如果王教授在的話就好了,他或許就知道相關的典故,可惜他沒在,因此,對於在這裏遇到的很多事情,我們就無法從曆史角度進行深入分析了,雖然我也是搞考古的,但就對曆史知識了解的深度和廣度而言,根本無法和王教授相提並論。

而每一個異常的現象,可能都會讓我們發現意外的線索,所以我們不會輕易放過的,因此,關於那個貓頭人身的塑像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決定找個當地人好好問一下。

這一片院落顯得特別靜,我們在附近走了很大一會,才看到一個院落前麵的大樹下,有一位老人正靠在躺椅上,帶著老花鏡,全神貫注的讀著報紙。

我們上前打了招呼,並且我還遞上了考古所的工作名片,並說來這裏是考察這一帶的民風民俗的,因為我覺得用這個借口,更適合問我們想要問的問題,老人看了一下我的名片,並聽了我來這裏的目的後,顯得很興奮,和他稍微交流了一下才知道,這位老人竟然是一位退休的曆史老師。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確實隻能用巧合來解釋了。

“老人家,我看你們這邊房子的屋脊上,都有一個貓頭人身像,這是怎麼回事呢?是咱們這裏特有的一種風俗嗎?”我指著旁邊一個房子的屋脊問。

老頭摘下老花鏡,也往屋脊上看了看,饒有興趣地說:“你說的沒錯,小夥子,這確實是我們這一帶特有的風俗,屋脊上的那個像叫做 ‘玲瓏神’,應該是我們這裏才有的一種神。”

“ ‘玲瓏神’?我看它長著貓頭,怎麼不叫 ‘貓神’之類,怎麼叫做 ‘玲瓏神’了呢?”這句話問出來後,我才覺得很不妥——這畢竟是人家的信仰,這樣問是不是有點冒犯呢?

老教師則爽朗地笑了笑說:“嗯,之所以叫 ‘玲瓏神’,當然是有典故的。據我們這一帶的地方誌上的記載,這種 ‘玲瓏神’,其實原本是個凡人,也並不是長了貓頭,而是正常的人頭。此人生活在唐玄宗時代,名叫湯洋,世代生活在這座城中。那時,這座城因為戰略位置特殊,是方圓幾百裏內一個重要的兵鎮,城周圍有高大的城牆,易守難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