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章 奇葩的家(1 / 3)

楊樹屋隊算是當地的一個大隊,整個隊大小三十多戶,大部分都姓楊,大家共一個老祖宗。幾代傳下來,有枝葉茂盛的,也有光杆杆獨一支的,當然也不乏已經斷了血脈的。一個小隊人員輩分十分複雜,長胡子孫子、搖籃裏的爺爺也是司空見慣。

楊小蓮家老屋邊有棵三人合抱的大桑葚樹,村裏管楊留宗這一枝就叫大桑樹老楊家,大桑樹老楊家輩分不上不下,可見整枝傳下來還是風調雨順的,大概唯一的不順就是老楊頭就兄妹兩個,這在講究人口眾多的農村,差不多也算離斷宗斷血脈很近了。

所以老楊頭這輩子,生了五個子女,三男兩女,也算彌補了上一輩的缺憾。

大桑樹老楊家在村裏算是難得的富戶,老楊頭自己沒個兄弟,老老楊頭夫妻兩個又是能拚敢幹的,攢了一份不小的家業。等女兒出嫁後,老父母兩腿一蹬,六間青磚大瓦房、一頭大水牛等等家產全歸了老楊頭。

老楊頭自己還做過一段時間小隊長,雖說沒什麼工資,但是也算掙了點社會威望。

老楊頭兒子們也都爭氣。

大兒子高中畢業,是恢複高考後的第一批高中畢業生,要不是沒有找到推薦人,說不定也是個響當當的大學生;

二兒子小學畢業,不想讀書,老楊頭給他找了個木工師傅,也早早出師了,現在每年掙的錢海了去了;

小兒子博士剛畢業,聽說幾個大學搶著要,未來不是當領導就是當教授。

兩個女兒也都出嫁了。

要是說老楊頭還有什麼不如意的,就是國家搞得什麼嘛子計劃生育。

他那一輩還是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到他兒子這一輩卻成了——一個太少,兩個正好,三個太多了——甚至發展到隻生一個好。

計劃著生,老楊頭覺得是個笑話,國家什麼時候還不要人了,哪個村不是誰家兒子多誰家嗓門亮,搶田搶水搶化肥不都得人手。

老楊頭現在有了一塊心病。

不是兩個女兒怎麼樣了,那是別人家的人,跟他無關了;

也不是小兒子年近三十還沒娶親,小兒子都當上教授了,那城裏姑娘不得撲著來;

更不是二兒子生了兩個孫子,被罰了一筆,那點錢相對多一個孫子來說怎麼算都值;

卻是從小被村裏人羨慕到大的大兒子,老大原本高中畢業後,到鎮上的小學當了語文老師,年紀輕輕,帶的班級學生年年得獎,不是書法獎,就是作文大賽獎,班級考試成績每年在市裏都名列前茅。在整個村裏人大都麵朝黃土背朝天,一年掙不了幾百塊的時候,他就一個月五十多塊了。

誰提起大桑樹老楊家老大楊傳順,不堅個大拇指。

後來老大更是娶了村書記的女兒,當年那嶄新的紅漆雕花架子床,大大小小四五個立櫃,鋪的、蓋的、換的、用的……自行車、收音機、縫紉機、手表……可是請了村裏的大卡車滿村轉著拖回來的。

風光了好幾年,誰見了不說一聲排場,羨慕。

壞就壞在大兒媳肚子上。一胎孫女,罷了。二胎還是孫女,兒子的工作差點沒了,認了罰款。過了三年,再生一胎,還是孫女,得,工作沒了,還得罰款。

更要命的是大媳婦還沒出月子,計生辦一拖拉機,整個村達標的小媳婦全部拖到衛生站結了紮,計生辦算是完成了當年的指標。

老楊頭夫婦臉徹底黑了。

楊小蓮就是那個罰了錢的二孫女,楊小菊自然就是那個既罰錢又罰工的倒黴老三;

日子不好過啊,外人看起來和樂的一家人,處處是算計,處處是掣肘。

楊小蓮想起那些糟心事就心堵,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老楊家兄弟幾個,個個混出模樣了,除了老大。

從楊小蓮記事以來,自己爸媽外加姐妹三個,從來沒有清閑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