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仲則寫完了最後的一句,把筆擱下,自己就搖頭反複的吟誦了好幾遍。呆著向窗外的晴光一望,他又拿起筆來伏下身去,在詩的前麵填了“秋夜”兩字,作了詩題。他一邊在用仆役拿來的麵水洗麵,一邊眼睛還不能離開剛才寫好的詩句,微微的仍在吟著。
他洗完了麵,飯也不吃,便一個人走出了學使衙門,慢慢的隻向南麵的龍津門走去。十月中旬的和煦的陽光,不暖不熱的灑滿在冷清的太平府城的街上。仲則在藍蒼高天底下,出了龍津門,渡過姑熟溪,盡沿了細草黃沙的鄉間的大道,在向著東南前進。道旁有幾處小小的雜樹林,也已現出了凋落的衰容,枝頭未墜的病葉,都帶了黃蒼的濁色,盡在秋風裏微顫。樹梢上有幾隻烏鴉,好象在那裏讚美天晴的樣子,呀呀的叫了幾聲。仲則抬起頭來一看,見那幾隻烏鴉,以樹林作了中心,卻在晴空裏飛舞打圈,樹下一塊草地,顏色也有些微黃了。草地的周圍,有許多縱橫潔淨的白田,因為稻已割盡,隻留了點點的稻草根株,靜靜的在享受陽光。仲則向四麵一看,就不知不覺的從官道上,走入了一條衰草叢生的田塍小路裏去。走過了一塊幹淨的白田,到了那樹林的草地上,他就在樹下坐下了。靜靜地聽了一忽鴉噪的聲音。他舉頭卻見了前麵的一帶秋山,劃在晴朗的天空中間。
“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這樣的念了一句,他忽然動了登高望遠的心思。立起了身,他就又回到官道上來了。走了半個鍾頭的樣子,他過了一條小橋,在橋頭樹林裏忽然發見了幾家泥牆的矮草舍。草舍前空地上一隻在太陽裏躺著的白花犬,聽見了仲則的腳步聲,嗚嗚的叫了起來。半掩的一家草舍門口,有一個五六歲的小孩跑出來窺看他了。仲則因為將近山麓了,想問一聲上謝公山是如何走法的,所以就對那跑出來的小孩問了一聲。那小孩把小指頭含在嘴裏,好象怕羞似的一語也不答又跑了進去。白花犬因為仲則站住不走了,所以叫得更加厲害。過了一會,草舍門裏又走出了一個頭上包青布的老農婦來。仲則作了笑容恭恭敬敬的問她說:
“老婆婆,你可知道前麵的是謝公山不是?”
老婦搖搖頭說:“前麵的是龍山。”
“那麼謝公山在哪裏呢?”
“不知道,龍山左麵的是青山,還有三裏多路啦。”
“是青山麼?那山上有墳墓沒有?”
“墳墓怎麼會沒有!”
“是的,我問錯了,我要問的,是李太白的墳。”
“噢噢,李太白的墳麼?就在青山的半腳。”
仲則聽了這話,喜歡得很,便告了謝,放輕腳步,從一條狹小的歧路折向東南的謝公山去。謝公山原來就是青山,鄉下老婦隻曉得李太白的墳,卻不曉得青山一名謝公山,仲則一想,心裏覺得感激得很,恨不得想拜她一下。他的很易激動的感情,幾乎又要使他下淚了。他漸漸的前進,路也漸漸窄了起來,路兩旁的雜樹矮林,也一處一處的多起來了。又走了半個鍾頭的樣子,他走到青山腳下了。在細草簇生的山坡斜路上,他遇見了兩個砍柴的小孩,唱著山歌,挑了兩肩短小的柴擔,兜頭在走下山來。他立住了腳,又恭恭敬敬的問說:
“小兄弟,你們可知道李太白的墳是在哪裏的?”
兩小孩好象沒有聽見他的話,盡管在向前的衝來。仲則讓在路旁,一麵又放聲發問了一次。他們因為盡在唱歌,沒有注意到仲則;所以仲則第一次問的時候,他們簡直不知道路上有一個人在和他們鬥頭的走來,及走到了仲則的身邊,看他好象在發問的樣子,他們才歇了歌唱,忽而向仲則驚視了一眼。聽了仲則的問話,前麵的小孩把手向仲則的背後一指,好象求同意似的,回頭來向後麵的小孩看著說:
“李太白?是那一個墳吧?”
後麵的小孩也爭著以手指點說:
“是的,是那一個有一塊白石頭的墳。”
仲則回轉了頭,向他們指著的方向一看,看見幾十步路外有一堆矮林,矮林邊上果然有一穴,前麵有一塊白石的低墳躺在那裏。
“啊,這就是麼?”
他的這歎聲裏,也有驚喜的意思,也有失望的意思,可以聽得出來。他走到了墳前,隻看見了一個雜草生滿的荒塚。並且背後的那兩個小孩的歌聲,也已漸漸的幽了下去,忽然聽不見了,山間的沉默,馬上就擴大開來,包壓在他的左右上下。他為這沉默一壓,看看這一堆荒塚,又想到了這荒塚底下葬著的是一個他所心愛的薄命詩人,心裏的一種悲感,竟同江潮似的湧了起來。
“啊啊,李太白,李太白!”
不知不覺的叫了一聲,他的眼淚也同他的聲音同時滾下來了。微風吹動了墓草,他的模糊的淚眼,好象看見李太白的墳墓在活起來的樣子。他向墳的周圍走了一圈,又墓門前來跪下了。
他默默的在墓前草上跪坐了好久。看看四圍的山間透明的空氣,想想詩人的寂寞的生涯,又回想到自家的現在被人家虐待的境遇,眼淚隻是陸陸續續的流淌下來。看看太陽已經低了下去,墳前的草影長起來了,他方把今天睡到了日中才起來,洗麵之後跑出衙門,一直還沒有吃過食物的事情想了起來,這時候卻一忽兒的覺得饑餓起來了。
四
他挨了餓,慢慢的朝著了斜陽走回來的時候,短促的秋日已經變成了蒼茫的白夜。他一麵賞玩著日暮的秋郊野景,一麵一句一句的盡在那裏想詩。敲開了城門,在燈火零星的街上,走回學使衙門去的時候,他的吊李太白的詩也想完成了。
束發讀君詩,今來展君墓。
清風江上灑然來,我欲因之寄微慕。
嗚呼,有才如君不免死,我固知君死非死,
長星落地三千年,此是昆明劫灰耳。
高冠岌岌佩陸離,縱橫學劍胸中奇,
陶[钅容]屈宋入大雅,揮灑日月成瑰詞。
當時有君無著處,即今遺躅猶相思。
醒時兀兀醉千首,應是鴻蒙借君手,
乾坤無事入懷抱,隻有求仙與飲酒。
一生低首唯宣城,墓門正對青山青。
風流輝映今猶昔,更有灞橋驢背客,(賈島墓亦在側)
此間地下真可觀,怪底江山總生色。
江山終古月明裏,醉魄沉沉呼不起,
錦袍畫舫寂無人,隱隱歌聲繞江水,
殘膏剩粉灑六合,猶作人間萬餘子。
與君同時杜拾遺,窆石卻在瀟湘湄,
我昔南行曾訪之,衡雲慘慘通九疑,
即論身後歸骨地,儼與詩境同分馳。
終嫌此老太憤激,我所師者非公誰?
人生百年要行樂,一日千杯苦不足,
笑看樵牧語斜陽,死當埋我茲山麓。
仲則走到學使衙門裏,隻見正廳上燈燭輝煌,好象是在那裏張宴。他因為人已疲倦極了,所以便悄悄的回到了他住的壽春園的西室。命仆役搬了菜飯來,在燈下吃一碗,洗完手麵之後,他就想上床去睡。這時候稚存卻青了臉,張了鼻孔,作了悲寂的形容,走進他的房來了。
“仲則,你今天上什麼地方去了?”
“我倦極了,我上李太白的墳前去了一次。”
“是謝公山麼?”
“是的,你的樣子何以這樣的枯寂,沒有一點兒生氣?”
“唉,仲則,我們沒有一點小名氣的人,簡直還是不出外麵來的好。啊啊,文人的卑汙呀!”
“是怎麼一回事?”
“昨晚上我不是對你說過了麼?那大考據家的事情。”
“哦,原來是戴東原到了。”
“仲則,我真佩服你昨晚上的議論。戴大家這一回出京來,拿了許多名人的薦狀,本來是想到各處來弄幾個錢的。今晚上竹君辦酒替他接風,他在席上聽了竹君誇獎你我的話,就冷笑了一臉說‘華而不實’。仲則,叫我如何忍受下去呢!這樣卑鄙的文人,這樣的隻知排斥異己的文人,我真想和他拚一條命。”
“竹君對他這話,也不說什麼麼?”
“竹君自家也在著《十三經文字同異》,當然是與他誌同道合的了。並且在盛名的前頭,那一個能不為所屈。啊啊,我恨不能變一個秦始皇,把這些卑鄙的偽儒,殺個幹淨。”
“偽儒另外還講些什麼?”
“他說你的詩他也見過,太少忠厚之氣,並且典故用錯的也著實不少。”
“混蛋,這樣的胡說亂道,天下難道還有真是非麼?他住在什麼地方?去去,我也去問他個明白。”
“仲則,且忍耐著吧,現在我們是鬧他不贏的。如今世上盲人多,明眼人少,他們隻有耳朵,沒有眼睛,看不出究竟誰清誰濁,隻信名氣大的人,是好的,不錯的。我們且待百年後的人來判斷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