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說道:“若是肅提起荊州事,主公隻管放聲大哭,待哭到悲切處,我自出來勸解,荊州無大礙也”。
魯肅來到堂上,雙方互相謙讓。坐下來後,魯肅說:“如今劉皇叔已經是東吳女婿,也就是我魯肅的主人。既是自己人,我就直話直說了。”
劉備說:“子敬不必謙虛,有話直說”。
魯肅說:“小人奉吳侯軍命,專為荊州一事而來。皇叔借去許多時日了,未蒙見還,今日既然兩家結了親眷,就算是一家人了,希望皇叔今日交還荊州為好”。
魯肅說完後,專侯劉備答複。哪知劉備無話可說,卻用雙手蒙臉大哭不已。哭得天昏地暗,地動山搖。魯肅見劉備哀聲嘶哭,淚如雨下,不禁驚慌失措,急忙問道:“皇叔何如此?難道小人有得罪之處。”
那劉備哭聲不絕於耳,哭得淚濕滿襟,成了個淚人兒。魯肅被劉備哭得膽戰心寒。這時,諸葛亮搖著鵝毛扇從屏風後走出來說道:“我聽了很久了,子敬可知我的主公為什麼哭嗎?”
魯肅說:“隻見皇叔悲傷不已,不知其原因,還望諸葛先生見教!”
諸葛亮說:“這不難理解。當初我家主公借荊州時,曾經立下取得西川時便還給東吳的文書。可是仔細想想,主持西川軍政大事的劉璋是我家主公的兄弟,大家都是漢朝的骨肉。若是興兵去攻打西川,又怕被萬人唾罵,若是不取西川,還了荊州無處安身;若是不還,那東吳主公孫權又是舅舅。我主處於這兩難困境,子敬又三兩次的來討,因此淚出痛腸,不由得放聲慟哭。”
孔明說罷,又用眼色暗示劉備,劉備聳肩搖膀,捶胸頓足,大放悲聲。
魯肅原是厚道之人,見劉備淚下,放聲痛哭,心中動了惻隱之心,以為劉備真的是因無立足之地而哭,便起身勸道:“皇叔且休煩惱,待我與孔明從長計議”。
孔明說:“有煩子敬回見吳侯,將我主煩惱轉告,再待一段時間,等我主有了安身之地,再奉還荊州如何?”
魯肅見劉備悲痛之極,隻好答應。劉備這一哭,雖然是無賴之舉,但卻有了立足之地。明明是要霸占荊州為己有,卻偽裝一副可憐相。這種以哭來保住江山的所謂“大英雄”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劉備善於哭,而且哭得十分有心計。
劉備定西川不久,關羽因剛愎自用,丟了荊州,劉備要親率大軍前去討伐吳國。諸葛亮等人極力勸阻,認為若是率百萬大軍討伐東吳為兄弟報仇,是存小節而失大義。而且蜀吳相拚,得利者必是曹操。劉備自稱是漢室之後,不為複興漢室而出兵,卻為私仇而伐吳,有失大丈夫氣概,劉備自然知道這一點,但是“桃園結義”的情結始終丟不下,加上百官勸諫,不讓他出兵,他隻好終日以淚洗麵。
孔明說:“皇上少憂,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雲長剛愎自矜,今日故遭此禍也。皇上宜保全萬金之體,徐圖報仇”。
劉備辯白道:“孤與關、張二人桃園結義時,誓同生死。今日雲長已亡,豈能獨享富貴乎?若不雪恨,乃負昔日之盟也”!說完,又哭絕於地,眾官救醒後,又大哭不已。一日哭昏過三五次,三天不進水食,終日淚如泉湧,直哭得淚濕衣襟,血淚斑斑。一天不發兵為關羽報仇,劉備一天不止痛哭,這樣號哭終日,夜以繼日,連一向詭計多端的諸葛亮也無法勸阻。
劉備是哭關羽還是哭他自己,隻有他本人知道。不過,他這一哭,卻哭出了“義”的形象來。
劉備的“哭功”的確爐火純青,使得這位以哭而聞名天下的皇帝死了,智慧超群的諸葛亮也不得不繼續為劉家賣命。
人常說,得仁義者得天下,而劉備卻是因為會哭而得天下。
劉備實在是會哭,能哭出感情,哭出特色,哭出風度。他的“哭功”可謂無人可比。
做為一方霸主,能放下麵子以情動人來辦事,像我們凡夫俗子就更不用在乎了。但並非以情動人就是要像劉備一樣哭個死去活來,我們可以用其它的方法,但隻要是用情,相信這樣辦事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這也算得上極為靈活,極為非常規的辦事策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