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期第115頁“隨著雪裏紅節奏分明的蹄音,棲息在草叢中的小動物紛紛向兩邊躥去。”
2.同期第123頁“其木格額吉正要說什麼,伊日畢斯忽然挪動了一下身子,從旁邊銜起一件什物,然後一扭身,哧溜一下竄進包裏……”
引例1和2中的“躥”“竄”位置宜互換。“躥”,有“向上或向前跳”之義;“竄”,有“(匪徒、敵軍、獸類)亂跑、亂逃”的意思。1中的“躥”正符合“竄”的義項,而2中的“竄”恰好符合“躥”的意思。
3.第七期第164頁“但我和沈辰生的愛情不死,依舊豆蔻華年。”“豆蔻華年”語源自唐代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 豆蔻梢頭二月初。”後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豆蔻華年。可見,“豆蔻華年”特指十三四歲的女子,是不能用來形容男女情愛的。
4.同期第133頁“所以表麵的相敬如賓也需要雙方的同時偽裝。”
5.同期第165頁“第二天粟米就回來了,我和馬群的關係,又變得相敬如賓。”
引例4和5中的“相敬如賓”均使用不當。“相敬如賓”,意思是:相互尊重,好像賓客一樣,特指夫妻互敬互愛,關係和睦。引例4中的許家逸與大舅哥,5中的“我”和馬群,既非夫妻,又非互敬互愛,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相敬如賓”的。
湖北蘄春漕河三路水利工程處內B單元 王建群
杜衛東主編回複
1
任紀海先生與《小說選刊》結緣的過程,令人動容。從曆年“讀者調查表”和大量讀者來信反饋的信息看,本刊訂戶中,像任紀海先生這樣的讀者不在少數。他們雖然生活艱難,但卻省吃儉用,用帶著體溫的錢訂閱《小說選刊》。這份厚愛令我們感動,這份厚愛更令我們明白自己的責任之重大——這份沉甸甸的愛是我們殫精竭慮辦好刊物的動力源泉。我們真誠地感謝任紀海先生,感謝《小說選刊》的每一位讀者。正是由於你們的不離不棄,《小說選刊》才在紙媒生存環境日益窘迫的大環境下發行量持續走高,才有了改版七年印數翻番的可喜成績。
本期刊物與讀者見麵之時,正值郵局開展2013年報刊訂閱活動,衷心企盼讀者朋友能到當地郵局填寫一份《小說選刊》的訂單。您的一份訂單,不僅是對我們的巨大支持,也是對中國文學的一份支持。就在我給朋友們回信的時候,欣聞莫言先生榮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這是莫言先生的光榮,是中國當代文學的光榮,也是每一位熱愛文學的讀者的光榮。我們相信,這對中國當代小說創作的繁榮與發展必將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我們也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的《小說選刊》內容會更加精彩。
2
孫桂蘭女士的意見很有道理,短篇小說確實有越寫越長的趨勢——我們在編輯部發稿時多次談到過這個問題,並探討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收到孫桂蘭女士的來信後,我們第一時間刊發,目的就在於呼籲作家朋友們能把短篇小說寫得短些再短些,畢竟,在某種意義上,短篇小說的魂魄是詩的,短篇小說的美也應具有詩的品格。
至於說到本刊選稿“既重視名刊,又不薄小刊物,既重名家,又不薄新人”。這確是中肯之言。《小說選刊》自創刊以來,一直秉承這樣一種選稿理念,2006年改版以來,我們更是要求編輯們在選稿時特別注意這個方麵的問題。我們的用心和努力為讀者朋友們所認同,我們頗感欣慰。謝謝你們的理解和支持!
3
楚雲端先生參加過本刊舉辦的第二屆全國小說筆會,我們應該是見過麵的朋友了,在這裏也謝謝他對《小說選刊》的肯定與鼓勵。這種肯定與鼓勵,是支撐我們不斷前進的精神動力。
4
王建群先生的來信,我更加重視,因為這是給我們“挑刺”的。我理解,這種“挑刺”是對我們的另一種關愛和支持。經過認真的核對,對王建群先生的“挑刺”回答如下:
首先,關於“躥”和“竄”的問題,按照王先生在來信中引用的詞典注釋來看(我們也查閱過字典),我刊沒有錯,這兩處使用都符合義項規定。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字意思比較靠近,有相交點,容易把人“繞”進去。其次,關於“豆蔻年華”,本義特指十三四歲的女子,也可喻指美好年華,在語法使用中,也有名詞作動詞用的情況,故小說使用沒有錯,而且,這樣的使用更能彰顯其文學性。再次,關於兩處“相敬如賓”,在《群眾藝術》中有反諷色彩,在《守身如玉》中符合小說人物之間的具體關係,應該是正常的文學化處理。
盡管我們不認可王建群先生“挑”的“刺”,但我們仍為其認真的精神所感動,我們將以之為鼓勵,盡最大努力,認認真真地編好每一期刊物。